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缅甸为何如此混乱,只能说几百年事情的反噬,不是你的拿了也没用

岩前看落日 · 4 天前
缅甸这地儿,你可能只是旅游地图上偶尔瞄见过。但谁能想到,这里几百年前可乱得跟滚油锅一样,不是谁说了算。讲句实在话,咱们中国西南跟缅甸的老历史,其实跟小区邻里还真差不了多少,隔三差五“挪个地界”、“照个面”,结果风云变幻、命运无常。你听说过蒲甘王国吗?最早,就是一帮被大时代推着走的人,在金沙江-钦敦江交错地带找了块平整地,开始扎根生活。等咱们小区里“南诏”来了一波猛的,拿“白狼羌”打了把前锋,把骠国给冲没了,结果这些“前锋”自己反倒在废墟上建了王国。说到这,阿奴律陀,那可是个能折腾的主儿,是这新王国的头把交椅。
1.jpeg

往下说,蒲甘这摊子撑了将近两百年,也是有点像老树盘根。南部、东部、西部的邻居——不管什么直通、勃固、阿拉干、掸人,无一例外都让蒲甘纳了地租;还跑出去跟人家锡兰、真腊、大理掰了掰手腕儿。这一通折腾下来,缅地儿大致的格局就留了底色。阿奴律陀的威势,有点像“咱家秦始皇”那样在缅甸名头响。他们虽然最后得听老大中原的作派——什么南诏变大理,大理成元朝的云南省——但那点骨子里的劲,始终没消停。
不过吧,江山这东西,风一吹就乱。咱们得提另外一帮人,名字有点拗口:麓川王国。南诏、大理、元明清,谁都管过云南,可谁都不能让边地的地头蛇彻底服气。元朝还在高原设了不少“路”,专门分给地方豪强打理,这些大头目手上自己有“兵、有地、有威望”,家里世世代代当官。芳罕、南玉罕良、混依翰罕这些名字能叫成顺口溜。元朝那会儿,麓川这地方归混依翰罕当总管,就算名义属于元帝国,实际上人家满山都是自家的寨。
2.jpeg

后来,混依翰罕自己琢磨,不如自立门户。当年1312年,一咬牙,这就宣布独立了,搞起了“勐卯王朝”,自称“白虎王”——听着是不是有点江湖那味。勐卯才起步没多久,各地部落都跟着喊老大。等到顶峰时刻,麓川兵有三十万,家底儿不光人多,战象也是镇场子的老本行。战场上三番五次把元军逼得打蔫,只能干瞪眼,弄个“宣慰使”名头糊弄事儿。
风头最劲的时候,麓川隔壁是“纳贡团”来了个遍,暹罗、老挝什么的都老老实实随大流。你瞧那会儿麓川的地盘,云南一大半,缅甸更是沦陷基层管理。到底怎么就撑成大邦呢?说白了,全民皆兵。家家男丁都能抡标枪玩弩,抓了战俘直接送进象营,一头披铁的战象顶一百号人,连旁边元军都懒得招惹。
3.jpeg

不过,换了时势天就变。行吧,一个无敌的土豪王朝偏偏碰上了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可是能“把天下搓圆了玩”的主。明朝初,傅友德领三十万大军入滇,蓝玉、沐英跟着打前站。麓川前头跟明廷打招呼,“咱能不能当个朝贡国,像朝鲜那样,彼此给面子?”可朱元璋才不接这软话,根本不把你俩放一个档次。好家伙,洪武十五年,朝廷一句话,就把麓川手头的几个硬地划进了楚雄府,画地图跟蘸墨似的。
再往后,朱元璋还在门口搞屯田,自己先在金齿卫那块屯人屯地,百里一营。这招明摆着“做足准备”,随时准备收拾麓川。麓川小动作也不少,没忍住先下黑手,夜里突袭金齿卫,把人家指挥司王真生擒了,顺便屠个城、夷座池。常理来说,这火要是撒到朱元璋这主儿,得灭门九族。可就这,朱元璋却选择隐忍,还大方地任命了思可法的孙子思伦法当宣慰使,给了个台面上的身份。
4.jpeg

其实老朱盘算的很明白,这会儿北元还虎视眈眈,不如留着麓川这个“中间商”,比北元好打交道多了。可思伦法年轻气盛,一下子飘了,恨不得马上摆上三足鼎立的棋局。洪武十八年,思伦法带着自己人马十万,喊打景东,傣族大头目俄陶被打成翔,跑大理避难。冯诚(冯胜侄子)带队反击,照旧没顶住;云南眼瞅着局面快失控。
这种擦边球打得多了,总得交底。洪武二十,朱元璋直接点燃战鼓,派了二十万大军下云南,赶着牛马呼啸而来。思伦法也不让分毫,三十万带着战象,继续大闹明朝定边府。那一年,云南的天怕是都被踩得发抖。
5.jpeg

沐英、蓝玉打了半辈子仗,心里也没底。明军只有三万,土著兵三十万,地头熟、会打伏击,尤其那战象,一排排压过来,简直没招。眼看定边府快顶不住,沐英带兵连夜急行十五天硬是赶到,一点喘气功夫都没留。阵前小试牛刀,明军三百铁骑冲出去,麓川“象阵”接战。结果就是一只倒霉的战象被射中膝盖,摔倒压死带队头目,明军趁乱砍了一波。
等到大决战,麓川“家底见光”,三十万大军外加几头披甲大象列队,战楼里神箭手虎视眈眈。沐英这边亮出底牌——火铳,这可是新鲜玩意儿。麓川士兵也见过世面,他们也懂火枪短板,装弹慢。思伦法一声令下,趁敌换弹间隙,挥兵强攻。孰料明军“偷了师”,三段击法玩得溜:前排开火、退后装弹,后排递上来接着开。枪响一波接一波,如割麦子般收割麓川士卒。
6.jpeg

明军见时机到了,三万小分队直冲对手肚皮。麓川想拼刺刀,骑兵全线压上,却瞬间溃不成军。打完一算账,麓川死了三万,俘一万,丢下三十七头大象。明军合计也就折了不到一千人。思伦法像泄了气的皮球,从此威风不再。各路头人见风转舵,孟养、木邦那些地盘先后反水。“王”没了根,剩下瑞丽一带抱团过日子。虽然衰败,却也还有点眼界,不比旁边那些闭塞的小王爷儿。麓川跟明朝折腾几十年,明廷每次出动十来万,打到最后才压服他们。
思伦法最后的结局有点唏嘘,被缅甸国王送给大明,押解去南京。传说中一路上绝食而亡,没给自己留点最后尊严。可这故事远没画句号。土木堡一出,明朝陷入巨大危机,麓川趁乱再起,反手干掉了缅甸阿瓦王朝,在东南亚又混了几年“小霸王”。可惜天下早变了样——这时候葡萄牙人南下,火枪、大炮、雇佣兵全来了。
7.jpeg

等到嘉靖二十一年,东吁王国终于收拾了麓川的尾巴,顺手掠了几百年攒下的好东西,留下的新王朝也东一茬西一茬。时间久了,有人说缅甸一直乱到今天,就是因为吃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福,福厚祸多。
说到这儿,我总觉得,这些王爷、宣慰使、土司也好,或者背井离乡的普通人,谁也没能真把命握在手心里。打来打去,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留在大地上的,不过是些消逝的名字和荒草里的残骨。到底谁是赢家?谁又算得上输了?大概只有老天知道吧。
8.jpe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