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美军出动终极武器,伊朗损失众说纷纭,伊朗拥核计划究竟受何影响

历史微鉴 · 昨天 16:2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png

在以色列的强烈要求下,美军发起“午夜之锤”行动,对伊朗3个核基地进行了打击。
这次行动中,美国空军出动了包括7架B2在内的125架飞机,对伊朗的福尔多和纳坦兹核基地投下14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
可以说,在不出动核武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美国空军最强远程轰炸能力了。
轰炸完成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庆祝美国完全摧毁了伊朗核设施。
2.jpeg

然而,随后,美国军方的表态却将攻击效果降了一档,只称“严重破坏”;
CNN等倾向民主党的媒体更是报道称,有机密文件显示,伊朗浓缩铀并未被销毁,最关键的设备离心机也几乎完好无损,这种程度的损伤最多让伊朗的拥核进程延缓数月。
伊朗方面的态度则刚好相反,一开始声称美国对福尔多的轰炸只是封了入口,内部设施并未受到多大损伤,后来却承认本国核设施“受损严重”,但表示这并不会影响伊朗继续核计划。
那么,美国的轰炸究竟效果如何?又会对伊朗的拥核计划造成怎样的影响?
3.jpeg

伊朗核计划
回顾伊朗核计划,其源头违背大多数人认知地来自如今对伊朗核能力最敏感苛刻的美国。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前,巴列维国王治下的伊朗才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柱,当时美国对伊朗的援助力度,比起以色列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故而,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支持以色列进行核研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伊朗。
1957年,美国与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以此为掩护帮助伊朗进行核武研究,1967年伊朗的首座核反应堆运行,使用的就是93%的武器级浓缩铀。
不过,伊朗到底不像以色列那样有强烈的生存危机,对于获取核武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导致其核武研发错过了窗口期。
随着法、中两国先后成功试爆了原子弹,美、苏均担忧核武器进一步扩散可能危害其国家安全,加紧推进《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谈判。
4.png

该条约最终草案于1968年6月在联合国通过,7月正式开放供各国签署,伊朗也于1974年加入了该条约。
由于条约的限制,伊朗在明面上只能和平利用核能,虽然在欧美援助下建设了大批核电站和配套核反应堆,但核武研发进展相对缓慢。
直到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与美西方关系恶化,美西方完全停止对伊朗核研究的援助,伊朗依旧没能获取核武器。
另一边,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所代表的伊朗教士集团作为伊朗权力核心,对获取核武器也并不热衷。
毕竟在任何宗教当中,毁灭都是神的权能,核武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出现,无疑会对宗教信仰造成冲击。
即使伊朗所信仰的什叶派伊斯兰教可以通过高级教士的释经权,将宗教与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
5.png

但核武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出现,无疑还是会冲击许多底层教众原本的宗教认知,进而动摇他们的信仰。
这当然是教士集团所不乐见的。
因此,尽管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所处的国际环境急剧恶化,但伊朗反倒是主动放弃了对核武器的追求。
然而,两伊战争的爆发,让霍梅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这场战争当中,伊拉克在美西方的包庇下,对伊朗动用生化武器,给伊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一度使伊朗军心民心动用,也令伊朗意识到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略威慑作用。
同时,伊拉克军队对伊朗能源设施的破坏,也使得伊朗有迫切地重启核能的现实需求。
于是,1984年,伊朗正式重启核计划,在苏联/俄罗斯的帮助下重建了民用核能力。
6.png

在发展民用核能的表象掩盖下,伊朗也在暗中悄悄进行核武器研究。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02年8月,流亡美国的伊朗反对派在《纽约时报》上揭露了伊朗的核武研究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起初,在英、法、德的协调下,伊朗政府在2004年接受了《巴黎协议》,同意终止一切铀浓
缩活动,将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交给联合国安理会。
但由于美国始终对伊朗强势施压,伊朗认为弃核没能给伊朗带来相应的好处,于是在2006年宣布重启核计划。
为阻止伊朗拥核,国际社会加紧了对伊朗的制裁,导致伊朗的经济出现衰退,引发了伊朗国内对拥核的重新讨论。
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开始认为,顶着如此严厉地制裁发展核武器并非必要。
7.png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开始积极加入伊核问题六方会谈,试图以停止追求核武器换取国际解除制裁,并一度达成了阶段性协议。
然而,2018年,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悍然退出伊核协议,再度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也随之停止执行伊核协议的部分内容。
不过,总体来看,伊朗的核能力依旧在国际社会的监控之下,并没有证据表明伊朗即将拥有核武器。
8.jpeg

美国大轰炸
但对于美国和以色列这种不讲道理的国家来说,他们打人从来不讲究证据,只看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自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由于以军牺牲不断增大,社会民生因战争严重受挫,却始终未能达成战争目标,以色列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内塔尼亚胡面对反对派的挑战,只能不断地发起战争,利用战时领袖的身份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并寄希望于通过一场大胜将自己塑造称以色列的民族英雄,以免下台后遭到清算。
可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已经证明,如今的以色列军队早已没有了在与一支抵抗意志坚决的队伍的战争中,取得一场压倒性军事胜利的能力。
内塔尼亚胡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拉美国下水。
9.jpeg

虽然美以两国关系密切,但如今的美国已经逐渐无力在负担全球部署压力的同时应对中国崛起,自特朗普再度上台后明显展现出战略收缩的意图,以色列想要美国下场并不容易。
唯有将以色列真正至于生存危机之下,才能迫使美国不得不出手保护以色列。
在一众中东国家中,唯有伊朗凭借国家体量和相对完善的军事工业能力,有在消耗战中拖垮以色列的能力。
于是,内塔尼亚胡以伊朗即将拥有核武器为由,不顾美国和伊朗正在进行的核谈判,对伊朗发起突袭。
伊朗的核设施、导弹基地、防空系统均在这场突袭中遭到严重打击,另有大量高官和核科学家被以色列斩首。
任何一个国家遭到如此侵略,都不可能不发起反击,何况伊朗一直将反以作为政治正确。
10.png

面对伊朗一轮接一轮的导弹、无人机空袭,以色列果然很快陷入了困境,防空弹药眼看就要消耗殆尽。
为尽可能确保防空能力持续,以色列限制了防空部队的弹药用量,但这又会使得以色列的防空拦截成功率大幅下降。
当以色列面临生存危机,美国的战略需求和国内犹太财团的影响力都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些动作,来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就这样,原本准备在中东收缩,为此与以色列没少发生冲突,甚至中东访问都专门绕开了以色列的特朗普总统,到底还是被以色列绑上了战车,对伊朗发起了“午夜之锤”打击。
尽管对伊朗动手不符合特朗普原本的规划,但真到了动手的时候,特朗普也算是倾尽全力。
11.png

美空军一共就18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6架飞抵迭戈加西亚基地转移视线,7架直接参与轰炸任务。
轰炸所使用的GBU-57巨型钻地弹,是美国除核武器之外的最强武器,美军总持有量也就是20到30枚,并且产线已经关停,用一枚就少一枚。
结果这次轰炸伊朗核设施,美国一口气就用掉了14枚,绝对是下了血本。
但美军全力以赴的效果,却相当令人迷惑。
特朗普总统、美国军方、美国亲民主党媒体对于轰炸效果各执一词,伊朗方面的说法也前后不一。
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认证,伊朗核设施周边辐射水平并未出现异常升高,基本可以判断美军并未打中伊朗的浓缩铀或工作中的离心机。
12.png

即使假设袭击时伊朗的离心机并未运行,并真的被美国摧毁,以伊朗的工业能力,补上这些损失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伊朗至今没能真正拥核的原因,从来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拥核的决心并不坚定。
毕竟核武器作为一种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的武器,其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苛刻,技术原理更是早已被公开。
比伊朗工业能力更差、接触核更晚的朝鲜都能成功拥核,伊朗若是真正开始向拥核冲刺,没道理做不成核武。
不过是伊朗国内派系林立,即使拥核派占据了上风,主张以不发展核武换外界解除制裁的抑核派也始终保持了较大影响力,使得伊朗一直没能彻底下定这个战略决心。
美国对伊朗的这次轰炸,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倒是帮了伊朗拥核派一个大忙。
13.jpeg

但经此一事,许多原本对美西方抱有幻想,指望通过放弃核武器换取美西方解除制裁的伊朗知识分子也醒悟了,转而要求伊朗必须拥核。
在这样的民意氛围下,伊朗议会通过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法案,标志着伊朗开始甩开国际监管,而这通常被视为开始核冲刺的前奏。
美国以打击伊朗核能力为名,对伊朗进行的轰炸,很可能反倒促进了伊朗加速拥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