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王毅访印一待就是3天,不仅要谈边境撤军,苏杰生:台湾属于中国

麒元点评 · 前天 04:37
这趟新德里之行,王毅外长要解的,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摞互相牵扯的难题。边境、台湾、多边场合的默契、即将到来的莫迪访华行程,还有美国那根关税大棒甩下来的余震,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岔子,后面的安排都得卡壳。
8月18日,王毅外长抵达新德里,三天行程,密度不小。他要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谈,要和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谈,还安排了同总理莫迪的面对面交流。明面上的两件事,一是参加中印第24轮边境会谈,二是为莫迪月底来华、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打前站。这将是莫迪七年来的首次访华。考虑到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关系一路下坠,直到去年两国领导人在喀山的金砖会议上碰面,气氛才开始解冻,这一步跨出去,分量不轻。
18日当天,王毅与苏杰生坐下聊的第一块,就是边境驻军。苏杰生话挑明了: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关系到两国关系能不能往前走。2020年之后,喜马拉雅西部的兵力对峙,成了双边政治的阴影。印方释放的信号很直白,希望双方各自撤回一定数量的兵力,给边境降温。说到底,还是想看见实实在在的松动。
1.jpeg

但这事真没那么好办,对印方来说,此刻提撤兵,是门槛,也是筹码。一句话,既要缓和,又要看价码。美国关税风向变了,美印之间出现裂痕,这个节点,印度把目光对准中国,不奇怪。问题在于,它习惯了在大国之间找平衡,也习惯了把需求摆在桌面上谈条件。撤多少,谁先撤,撤了之后怎么核验,边防机制如何同步修复,每一条都牵动后面几条。谈判桌上,这些不会一句两句就能过。
气氛并非只有博弈,苏杰生也拿出了姿态。他表态支持中方办好这一届上合峰会,愿意在金砖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这话不是客套,放在当下的语境里,更像是释放善意的动作。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在涉台表述上给出了清晰的态度,强调坚持一个中国,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表态,在中印交往史里并不常见,至少在语气和清晰度上,比过去的模糊更进一步。
这就牵连出另一条线,印度与台湾地区没有官方关系,这点大家都懂,但以民间名义往来的窗口一直开着。去年6月,莫迪连任后,赖清德在社交媒体上祝贺,并抛出希望建立更紧密关系的话。莫迪也在社媒互动,提到期待在经贸、科技上走得更近。中方随后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强调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应与台湾地区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提醒印方看清并抵制台当局的政治图谋。几个月后,台当局又在孟买设立所谓经济文化办事处,这是继新德里、金奈之后的第三个代表处。中方再次警示,如果涉台问题处理不慎,中印关系改善进程会受影响。
2.jpeg

现在看,印度在关系回暖的窗口期,选择在台湾问题上说清楚,这里面有两层意味。表面上,是给中方吃颗定心丸,至少在政治表态层面,往一中共识靠拢。更深一层,也是在修正之前那些让对方不舒服的操作。谁都不愿意在临门一脚时被误解,尤其是在莫迪访华前夕,这件事必须厘清。
王毅的任务,不只是边境这个单点,莫迪来华、上合峰会在即,走廊里的议题,少不了经贸和产业链的安全感。美国的关税变化,把印度推到了十字路口。要不要抓住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机会,要不要在多边场合里与中方找到更多协同,这些都需要政治上的托底。印方在会谈里提到支持中方办好峰会,强调在金砖协调发力,就是在告诉外界,它愿意在多边舞台上找回节奏。
3.jpeg

当然,话不能只看一面。印度把撤兵摆在前面,摆的就是原则与步序。对它而言,没有边境的相对安静,再多合作承诺都缺乏基础。对中方来说,安全关切与政治信任是联动的,撤兵要配合实际机制,要能落地,要能防反复。双方都盯着对方的下一个动作,这就需要技术层面的方案,更需要政治层面的定力。
窗口期不是常态,机会在这几周,动作要快,话要少而准。对印度来说,既然在涉台上表了态,就别再玩暧昧;既然把撤军摆到台面上,就拿出可核验的方案。对中方来说,愿意走一步,也要能稳住这一步后的路,把机制兜底,把节奏控住,给对方以确定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