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深度科普:两种超光速方式超乎想象,人类可实现真正的星际旅行!

宇宙怪谈 · 3 天前
在浩瀚宇宙中,星际间的距离遥远得超乎想象。
1.jpeg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我们约 4.2 光年,即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 4 年多时间才能抵达。而光速作为宇宙中物质运动的速度极限,让传统星际旅行显得遥不可及。
2.jpeg

然而,科学家们并未放弃探索,曲速引擎和虫洞这两种理论上能超越光速的方式,为人类实现真正的星际旅行带来了希望。它们并非违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是通过巧妙利用时空特性,开辟出一条 “超光速” 的星际捷径。
要理解曲速引擎和虫洞的原理,首先需要回顾相对论对光速的限制。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任何有静止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或超过光速。
3.jpeg

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趋于无穷大,所需能量也会无穷大,这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这意味着依靠传统推进方式加速飞船达到光速,在理论上就行不通。
但相对论同时揭示了时空的可塑性,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会在引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这为突破光速限制提供了全新思路 —— 不是让飞船本身超越光速,而是改变飞船周围的时空结构,或者找到连接遥远时空的 “捷径”。
4.jpeg

曲速引擎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耶雷于 1994 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扭曲飞船周围的时空,让飞船 “乘着” 时空波浪前进。
5.jpeg

想象一张平坦的橡胶薄膜代表时空,当在薄膜上放置一个重物时,薄膜会发生凹陷,这就是引力引起的时空弯曲。曲速引擎的原理类似,它会在飞船前方压缩时空,使空间距离缩短,同时在飞船后方拉伸时空,形成一个 “曲速泡”。飞船就处于这个曲速泡中,相对于局部时空保持静止,却能随着时空结构的运动而快速前进。
从外部观察者的视角看,曲速泡中的飞船速度可以远超光速,但飞船本身并未在局部时空中突破光速限制,而是时空本身在移动,这巧妙地避开了狭义相对论的速度限制。
6.jpeg

根据阿尔库比耶雷的理论模型,曲速泡的移动速度理论上没有上限,这意味着利用曲速引擎,人类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跨越数光年甚至更远的距离。例如,前往比邻星可能只需几个月,甚至更短时间,这将彻底改变星际旅行的时间尺度。
曲速引擎的理论基础源于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可塑性。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允许时空结构发生收缩和膨胀,阿尔库比耶雷通过求解场方程,找到了一种能产生曲速泡的时空几何结构。这种结构需要一种具有 “负质量” 或 “负能量密度” 的奇异物质来维持,负质量具有排斥引力的特性,能实现时空的压缩与拉伸。
7.jpeg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未见过负质量物质,但量子力学的卡西米尔效应为其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在真空中放置两块平行金属板,由于量子涨落,板间会产生微弱的吸引力,等效于板间存在负能量密度区域。
不过,曲速引擎的实现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是奇异物质的获取,维持曲速泡所需的负能量密度极大,据计算,一个承载小型飞船的曲速泡可能需要相当于整个太阳系质量的负能量物质,这在目前看来遥不可及。
其次,曲速引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因果律问题,理论上,曲速泡可以实现时间旅行,导致 “祖父悖论” 等逻辑矛盾。此外,曲速泡前后的时空扭曲可能会聚集大量高能粒子,当飞船减速时,这些粒子释放的能量可能会摧毁飞船和目的地星球。
8.jpeg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在不断优化模型,2019 年有研究团队提出改良版曲速引擎设计,大幅降低了所需负能量物质的数量,让这一概念向现实迈进了一小步。
与曲速引擎通过扭曲时空前进不同,虫洞是理论上连接宇宙中两个遥远时空点的 “隧道”。
它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于 1916 年提出,后经爱因斯坦和内森・罗森进一步发展,因此也被称为 “爱因斯坦 - 罗森桥”。虫洞的本质是时空结构中的一种 “shortcut”,就像在苹果表面的两点之间,虫子打穿苹果形成的隧道比沿着表面爬行的距离短得多。
9.gif

通过虫洞,飞船可以瞬间从宇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实现远超光速的星际旅行。
虫洞的理论依据同样来自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爱因斯坦的方程允许时空存在多连通结构,虫洞就是这种结构的典型代表。它由两个连接不同时空区域的 “洞口” 和中间的 “咽喉” 组成,洞口可能是球形的,飞船可以从一个洞口进入,穿过咽喉后从另一个洞口穿出,从而跨越巨大的空间距离。虫洞不仅能连接空间上的遥远区域,理论上还能连接不同时间点,这意味着通过虫洞甚至可能实现时间旅行。
10.jpeg

然而,天然虫洞即使存在,也可能极其微小且不稳定。量子力学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初期的量子涨落中,可能形成了大量微型虫洞,但它们的尺寸仅为普朗克长度(约 10⁻³⁵米),且会在瞬间闭合消失。要让虫洞适合星际旅行,需要将其 “撑开” 并维持稳定,这同样需要依赖具有负能量密度的奇异物质。
负能量物质产生的排斥力可以对抗虫洞自身的引力坍缩,保持隧道的开放。但与曲速引擎类似,撑开一个宏观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数量极其庞大,可能需要相当于整个星系的质量,这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完全无法实现。
虫洞的稳定性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11.jpeg

即使成功撑开虫洞,任何物质穿过虫洞时产生的微小扰动都可能导致虫洞剧烈震荡并迅速闭合。科学家们推测,可能需要某种 “奇异物质” 来 “加固” 虫洞的咽喉部分,防止其坍缩,但这种物质的性质和获取方式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此外,虫洞是否会连接到宇宙的其他区域,或者是平行宇宙,目前也只能停留在猜测阶段,缺乏实际观测证据。
尽管曲速引擎和虫洞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近年来,随着理论物理和宇宙学的发展,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为这两种星际旅行方式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曲速引擎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时空几何模型,发现某些设计可以大幅减少所需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甚至可能利用量子真空的能量来驱动曲速泡。
12.jpeg

在虫洞研究中,科学家们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相结合,提出了 “量子虫洞” 的概念,认为量子纠缠可能与虫洞存在某种深刻联系,这为理解和构建虫洞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现实应用来看,曲速引擎和虫洞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漫长的道路。但历史上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幻想的科学概念,最终都变成了现实。例如,一百年前,人类还无法想象能够登上月球,但随着火箭技术和航天工程的发展,这一梦想在 1969 年成为现实。
或许在未来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随着人类对时空本质的深入理解和技术的飞速进步,曲速引擎和虫洞将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概念,而是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常规工具。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