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10国派兵唯独中国被拒,乌克兰跟中国划清界限,中方回应大有深意

吕璐观世界 · 11 小时前
美俄总统会晤后,俄乌局势加速发酵。乌总统泽连斯基支持乌美俄三方会晤,同时强调欧洲需为乌克兰提供安保,意在争取主动,避免美俄达成不利于乌的安排,巩固西方阵营的支持。
1.jpeg
乌克兰士兵
正当欧洲密切协调为乌克兰提供安保之际,特朗普明确表示,英、法、德将在乌克兰部署军队以确保和平。美国不会派遣地面部队,但总共约有10个国家准备向乌克兰派遣部队。
与此同时,俄罗斯提出了纳入中国的构想。俄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没有莫斯科参与的安全保证是不完整的,他还建议把中国拉进来。
他提到在2022年冲突初期,各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草拟的提案。该提案包括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2.jpeg
拉夫罗夫
不过,俄方这个构想遭到了泽连斯基的断然拒绝,他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俄乌冲突结束,基辅可能会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安全保障,但乌克兰根本不需要中国的保障,因为“中国没能在一开始阻止俄乌冲突”。
他还翻起了旧账,说中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克里米亚入俄。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国从来没真心实意帮过乌克兰什么忙,中国对于这场冲突一直袖手旁观。
3.png
泽连斯基
实际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多次对中俄之间的互动表达不满,这次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中方的参与,相当于让乌克兰的未来跟中国彻底撇清关系。
但是他的说法全然违背了事实:冲突以来,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提出了多项倡议,并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
中国积极进行外交斡旋,给乌克兰的人道主义援助一批又一批,还有粮食上的进口帮助。此外,中国严格控制军民两用物资的出口,从未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但是中方的付出,乌克兰显然没放在心上。
4.jpeg
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会面
泽连斯基的此番表态,可以视作向西方势力的示好:部分乌克兰政治力量期望完全依赖西方,尤其是在安保和获取北约成员身份上紧密相连。
西方部分力量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张,因此不愿中国介入,改变他们对乌克兰事务的掌控。泽连斯基拒绝中国的参与,正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心理,通过“中国威胁论”争取更多的支持,展现自己依附西方的决心。
泽连斯基态度的转变,也受到战场局势和西方援助形势的影响。目前,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佳,而西方的援助逐渐显出疲态。俄罗斯希望通过中国的参与牵制西方,减少北约进一步向乌克兰扩张的可能性。泽连斯基对俄罗斯方案的否定,就是想改变这一现状。
8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发表了回应。面对俄罗斯“拉中国入局”和乌克兰的“拒之门外”,中方传递出了三层重要信号:
5.jpeg
毛宁
首先是战略自主的定力。中国一直坚持自身独立的策略,推动政治解决,而非加入军事联盟体系。这与中国一贯的不结盟原则高度一致。
其次是危机干预的边界意识。泽连斯基以“中国未能阻止战争”为由拒绝中方参与,说明他对于安全保障的理解,仍停留在军事威慑层面。
中国强调“劝和促谈”而非“军事担保”,即是为了划清界限,表明中国仅在外交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直接介入军事冲突。这一立场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所坚持的“中立”原则一脉相承。
最后,毛宁特别提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暗含对以美俄为主导的“阵营化”解决方案的否定。中国强调,安全保障必须以联合国框架和国际法为基础,反对将安全问题工具化。这种立场为各方在俄欧之间提供了一条多边协商和包容性解决方案的路径。
一方面,中国并未直接否定俄罗斯的提议,给未来可能的多边谈判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劝和促谈”而非“安全担保”,避免被解读为支持俄罗斯的领土主张。
尽管泽连斯基公开拒绝中国参与,中方依然通过“客观公正”“建设性作用”等表述释放善意。这种姿态既考虑了乌克兰的主权诉求,也为未来局势变化——如西方援助减少、乌克兰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等情况下,中乌合作的可能性留下了余地。中国在冲突期间持续进口乌克兰粮食,就是这种战略耐心的体现之一。
在当前美俄激烈对抗、乌克兰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背景下,中国既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将安全保障工具化,也没有如西方般将其意识形态化,而是通过重塑安全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坚持发展导向,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真正的全球公共产品。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