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好学高山K1 · 昨天 10:18
## 舌尖上的乡愁
我见过许多饕客,他们用筷子挑剔地翻动盘中的菜肴,如同考古学家挖掘文物。食物之于他们,不过是舌尖上三秒钟的震颤。而真正的美食,却总是固执地牵连着记忆深处的某根神经。
江南的腌笃鲜最是奇妙。春笋、咸肉、鲜肉在砂锅里"笃笃"作响,蒸汽在厨房玻璃上凝结成珠。这道菜的精妙处在于分寸:咸肉多一分则太齁,春笋早一刻则太涩。记得幼时祖母守在灶台前,用布满皱纹的手掌试探蒸汽的温度,那姿态庄严如祭司。如今沪上某老字号仍在供应此味,食客们举着手机拍照,却无人知晓那锅汤里沉浮着多少岁月的密码。
岭南的煲仔饭又是另一番况味。生米与腊味在瓦煲中相拥而舞,最后结成金黄锅巴。二十年前广州骑楼下,穿汗衫的老师傅用长柄勺敲击瓦煲的脆响,与电车铃声交织成市井交响。现在某网红店用电磁炉替代炭火,计时器取代老师傅的耳力,那些藏在锅巴缝隙里的烟火气,终究被整洁的标准化流程过滤殆尽。
最难忘是川渝的火锅。牛油在铜锅里翻滚,辣椒如红珊瑚在熔岩中沉浮。十年前在重庆防空洞里,汗流浃背的挑夫们就着二锅头涮毛肚,他们脖颈上的青筋与锅中的红油同样滚烫。如今某连锁品牌把火锅做成"一人一锅"的精致料理,那些混杂着汗味与酒气的江湖气息,早被换气扇抽得干干净净。
美食终究是时间的琥珀。当米其林评委们用刀叉解剖分子料理时,巷口张婶的韭菜盒子正飘出第一缕焦香——那才是活着的人间烟火。我们用舌尖品尝的,从来不只是食物本身,还有那些在记忆里不断复活的晨昏与四季。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