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南海5个岛礁出现异常,中方还未重启填岛,菲律宾海警已抢先一步

千金不及冰淇淋 · 7 小时前
1.png

最近南海的局势又有点热闹了,尤其是关于几个岛礁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南海有5个岛礁出现了异常情况,中方这边还没来得及重启填岛计划,菲律宾海警倒是先下手为强,抢占了先机。
2.jpeg

南海为何岛礁异常?

南海这地方,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它不光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年过往的货船数都数不过来,还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储量。光是这条航道,就牵扯到好几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更别提底下埋着的能源了,专家估计,南海的石油储量可能有几百亿桶,天然气更是天文数字。这么重要的地盘,谁不想多占一点?
再加上历史因素,南海的岛礁主权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甚至远一点的印尼,都在这片海域有自己的主张。
中国这边依据的是历史上的“九段线”,认为南海大部分岛礁自古以来就是自己的地盘。而菲律宾等国家则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说事儿,强调专属经济区和领海的划分。结果就是,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
“异常”,这词听着挺玄乎,但其实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首先可能是自然环境上的变化。南海的生态系统本来就脆弱,台风、海平面上升、珊瑚白化这些问题都不少。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南海的岛礁多少会受到影响。比如珊瑚礁退化,直接就影响到岛礁的稳定性和周围的渔业资源。科学家早就警告过,南海的珊瑚礁如果继续恶化,有些小岛礁甚至可能被海水吞没。
3.jpeg

还有一种可能是人为因素。岛礁周边活动频繁,无论是渔船作业还是军事巡逻,都可能导致一些“异常”。比如菲律宾媒体之前报道过,说是发现了不明船只在某些岛礁附近活动,或者有人在岛上搞建设,这都可能被解读为“异常”。当然,具体是什么情况,得看有没有更确凿的证据。
最近的消息里,有外媒提到卫星图片显示,部分岛礁周边海域出现了异常的浮动物,或者是海水颜色变化。这些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人为活动留下的痕迹。但目前为止,没看到官方的详细报告。
4.png

中方为什么还没重启填岛?

说到填岛,中方在2013到2017年间确实干得挺轰轰烈烈。南沙群岛的好几个岛礁,比如美济礁、渚碧礁,都被扩建成现代化基地,有码头、机场,甚至雷达站。那时候的卫星图一曝光,国际社会炸开了锅,美国带头喊着“威胁航行自由”,菲律宾也跳出来抗议。不过从2018年之后,中方的填岛动作明显放缓了,到现在也没听说大规模重启。
停下来的原因挺多,首先是国际压力。填岛这事儿虽然能快速巩固控制权,但也容易激化矛盾。美国那边隔三差五派军舰搞“自由航行”,摆明了不让中国太舒坦。加上2016年南海仲裁案,菲律宾胜诉,虽然中国不承认,但这事儿在国际上还是给中方添了不少麻烦。继续大张旗鼓地填岛,可能会让局势更紧张,得不偿失。
5.jpeg

其次是战略调整。填岛的目的不只是占地方,更是为了军事和经济利益。那几年的建设已经让中方在南沙站稳了脚跟,现有的岛礁设施足够支撑巡逻、补给和监视。没必要急着再填,除非有特别大的外部刺激。再说,填岛成本不低,资金、人力、设备都得跟上,现在的重点可能更放在维护现有成果上。
最后,可能是想缓和一下气氛。南海问题这么多年,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中方最近一直在推“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想通过外交手段稳住局面。这时候重启填岛,等于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外交努力就白费了。
6.jpeg

最近,菲律宾海警在几个争议岛礁附近动作频频,摆出一副“先占先得”的架势。具体来说,他们加强了对黄岩岛、仁爱礁这些地方的巡逻,还派船在附近“执法”。有报道称,菲方甚至在某些岛礁上临时驻扎,或者留下标志物,试图强化自己的存在感。
菲律宾为什么这么急?一是国内压力。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系还算缓和,但现任总统小马科斯上台后,态度明显强硬了不少。他得对国内民众有个交代,尤其是渔民群体,常抱怨在南海作业被限制。派海警去“抢地盘”,多少能刷点存在感,稳住支持率。
7.png

二是外部支持。美国一直是菲律宾的靠山,最近几年,美菲军事合作升级,联合军演越来越多。2023年,美国还承诺帮菲律宾升级海警力量,提供巡逻艇和无人机。这给了菲律宾不少底气,觉得自己可以硬碰硬。
不过,菲律宾海警的实力跟中方比,还是差得远。他们的小船对付渔民可能还行,真要碰上中国海警的大型舰艇,基本没什么胜算。所以这“抢先一步”,更多是象征性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南海的生态问题:异常的另一面

除了地缘政治,岛礁的异常还跟生态脱不了干系。南海的珊瑚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但过去几十年,破坏得很厉害。填岛、过度捕捞、污染,再加上气候变化,珊瑚白化率高达80%以上。有些岛礁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鱼类减少,海水酸化,岛礁本身的稳定性都成问题。
8.jpeg

这事儿不光影响环境,也牵扯到经济。南海的渔业资源养活了周边几千万人口,岛礁要是保不住,渔民的饭碗就砸了。菲律宾和越南在这点上抱怨最多,说中国填岛毁了他们的渔场。但反过来,中国也说周边国家非法捕捞才是罪魁祸首。反正就是互相指责,谁也不认账。
国际环保组织也没闲着,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绿色和平都发过报告,警告南海生态要是再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可惜在主权争端面前,环保的声音总是被压下去。
9.jpeg

南海的事儿从来不只是中菲之间的小打小闹,国际社会一直盯着。美国这边态度最明确,反对中国填岛,支持菲律宾“维护权益”,但自己又不直接下场。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掺和进来,跟着美国喊话,偶尔还派船凑热闹。欧盟稍微中立点,但也呼吁“遵守国际法”。
联合国这边倒是没什么大动作。2016年的仲裁案之后,南海问题更多靠双边谈判解决。东盟国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越南和菲律宾态度强硬,新加坡和印尼就低调得多。总的来说,大家都在观望,看中菲谁先沉不住气。
10.jpeg

南海的战略意义:不只是岛礁

一个小岛礁闹出这么大动静,是因为它背后是战略博弈。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谁控制了这里,谁就在亚太地区多了张王牌。中方建岛礁基地,不光是为了资源,还能监控周边海空动态,甚至影响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菲律宾抢占先机,也是想在谈判桌上多要点筹码。
再说资源,南海的油气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开采的还不多。中海油在北部湾有些项目,越南也在自己控制的区域钻井,可争议区基本没人敢动。谁先把岛礁稳下来,谁就可能抢到第一桶油。
军事上,岛礁的意义更不用说了。美济礁的跑道能起降战斗机,渚碧礁的雷达覆盖范围几百公里,这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菲律宾要是能站住脚,也能给美国提供落脚点,牵制中国。
11.jpeg

往后看,南海这盘棋还得下好久。中方暂时不填岛,不代表放弃,更多是战略上的灵活调整。菲律宾海警的动作虽然抢眼,但改变不了大局。关键还是看双方怎么谈,以及美国会不会更深地插手。
“南海行为准则”是个希望,但进展慢得像蜗牛。东盟国家想管住局势,可内部不齐心,中方又坚持自己的底线,短期内怕是谈不出什么结果。如果真要和平,得多方让步才行。
当然,也不能排除擦枪走火的可能。南海的船只对峙已经不是新鲜事,哪天真撞上了,局势就不好说了。不过从目前看,大家都还算克制,毕竟打起来谁都讨不到便宜。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