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第一夫人”这个词我们常常会想到那些活跃在外交舞台、举止优雅的女性身上。她们代表的是国家的门面,同时也是国家女性的代表人物。
然而印度的“第一夫人”却彻底打破了我们的这一看法,她的生活与我们印象中的总统夫人全然不同。
这位“第一夫人”17岁就嫁给了莫迪,然而两人结婚后不到三个月就开始分居生活。
57年的时间里她没有见过丈夫,而莫迪给予她的保障也仅有曾经的12个保镖。
若是如今见到她,或许会将她认成一个在乡村生活的孤独老妇,很难把她与总统夫人联系到一起。
现在的莫迪住在豪宅,在政坛叱咤风云,但她的夫人却在乡下放牛、耕地,两人几乎毫无交集。
在被问及有什么愿望时,她只表示自己想给莫迪打个电话。
那么这位“第一夫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莫迪又为何如此狠心将她“抛弃”呢?
一、总统夫人竟然是包办婚姻
莫迪与妻子贾苏达本的婚姻是一段种姓制度下的悲剧,也成为了莫迪政治生涯下的“牺牲品”。
他们二人相识于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包办婚姻,然而在结婚之后的生活却因为莫迪的政治追求而演变为长达数十年的分离时光。
莫迪出生于1950年,父亲是火车站旁边摆摊谋生的摊主,母亲则是一名印度最普通的农妇。
贾苏达本则生于1952年,母亲早逝,父亲则以务农为生。
双方家庭都是低种姓制度,而在印度农村,低种姓家庭只能通过联姻来巩固社会关系。
莫迪13岁时双方父母就给这对孩子定下了婚约,当时的贾苏达本年仅11岁,甚至连这个未婚夫的面都没见过。
贾苏达本17岁时,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嫁给了莫迪。
这场婚礼上莫迪骑马迎亲,贾苏达本佩戴金饰、涂抹香膏,但二人对此事却并没有太高的兴致。
由于莫迪从小就主张禁欲,于是在婚礼前就已经加入了主张禁欲的国民志愿服务团。
结婚之后他坦白的告诉妻子,不会和她发生肌肤之亲,因此不会给她普通丈夫的生活。
这对于贾苏达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打破了她对传统婚姻的幻想。
结婚后贾苏达本虽然没有夫妻行为,但是却依然尽到一个儿媳的本分操劳家务。
莫迪则白天帮父亲卖茶,晚上参加国民志愿服务团的集会,刻意与妻子保持距离。只是令谁也意想不到的是,婚后的三个月居然成为了这段婚姻的唯一续存期。
与莫迪结婚三个月后,他以“追寻理想”为由离开了家,将贾苏达本送回了娘家,并开始了分居生活。
这对于一个印度女性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但对于她来说却至少有一个名分。
莫迪走之前建议贾苏达本去做一个老师,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女性。
就这样她从一个文盲,一点点学习,用5年的时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了印度乡村小学中的一名教师,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也开始了对莫迪的漫长等待。
她每月都会去寺庙为丈夫祈祷,唯一一次见面也是在寺庙中偶遇,短短对视几秒便各自离开。
为了营造自己对政治生涯专注的身份,莫迪一直对外塑造“单身”的人设。
然而在2014年5月纳伦德拉·莫迪的竞选团队在总理候选人登记表上填写“已婚”两字时,外界才知道他居然曾经有一个妻子。
二、竞选总理才被迫承认婚姻
印度选举委员会规定,总理候选人必须要如实申报自己的婚姻状况,然而再此前二十年的时间,莫迪在四次地方选举中都刻意回避了这个栏目。
也因此印度政坛都认为莫迪是一个独身的政治强人,其妻子贾苏达本的身份曝光,直接揭开了莫迪曾经的那段尘封婚姻。
消息曝光后的七十二小时里,印度媒体的记着没沿着古吉拉特邦的乡间土路,找到了住在兄弟家无窗小屋的贾苏达本。
此时距离莫迪与她分居,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六年的时间。
这位退休教师每个月领着232美元的养老金,正蹲在某炉前准备午餐。
当时有许多记者前来采访,询问她与丈夫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才让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暴露了出来。
不过这也成为了政治对手对莫迪的“攻击点”,公开质疑莫迪涉嫌“选举欺诈”,并要求对过往四次未申报婚姻的地方选举启动刑事调查。
社交媒体上也掀起了“透明妻子”的话题,甚至还有人痛批莫迪此举是对印度女性的制度压迫。
面对舆论海啸时,莫迪先是拿出了自己13岁加入国民志愿服务团的证据,证明自己禁欲的态度,同时还让贾苏达本本人出面表态。
当媒体询问她是否怨恨丈夫时,贾苏达本用微笑的表情面对镜头表示“是莫迪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价值,我为他感到骄傲”。
这种宽容的态度,让社会消解了对莫迪产生的质疑,在莫迪成为总理之后,还派了12名保镖对她提供保护。
保镖是因为印度的《特别警卫团法》要求总理直系亲属必须接受国家级安保,贾苏达本作为法律意义上的配偶,即便是已经分居了45年,也会自动触发这一条款。
只是贾苏达本生活在乡村,根本没有什么安全威胁,保镖的存在更是毫无意义。
有意思的是这些保镖不仅要每天贴身陪在她身边,更是要求在她家用餐。
贾苏达本骑着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去寺庙时,保镖们则开着空调警车尾随其后。这不仅成为了她生活中的“监控”,更是给她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最后还是贾苏达本主动申请撤销安保,才重新还给了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虽说贾苏达本如今与莫迪之间仍在法律上保持着夫妻关系,但她总统夫人的身份早已经名存实亡。
三、总统夫人早已名存实亡
贾苏达本如今居住在古吉拉特邦霍萨纳村,每月依靠14000卢比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每天清晨五点半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前往寺庙祷告,回家后在田里放养水牛。
表面上看她是法律承认的“第一夫人”,但实际上背后却暗藏着长达57年的孤寂与困顿。
一般来讲总统的就职典礼、国事访问、节日庆典等都需要有“第一夫人”露面,但贾苏达本却一直被排除在外,从来都没有参与过总统夫人相关的活动。2018年莫迪回乡探望母亲时,车队却从距离她2公里的道路驶过未曾停留。
而这段畸形婚姻的背后,实际上是印度传统与现代价值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也凸显出了印度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贾苏达本的婚姻实际上是印度低种姓联姻的牺牲品,她在结婚之后就一直恪守“从一而终”的传统。
即便是丈夫莫迪公开表示“我的生命属于国家”,她也依然坚持为丈夫祈福,即便是自己的生活十分孤独,她也毫不抱怨离家几十年的丈夫。
莫迪一直以来都将自己营造成“禁欲苦行者”的形象,地方选举时均隐瞒婚姻状况,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有一个妻子。
当选总理之后,之所以会承认婚姻也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而不是对妻子感到愧疚。给妻子配备保安,同样是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却不考虑给妻子带来的困扰。
贾苏达本在与莫迪分居之后,就用自己的努力成为教师实现了经济独立,然而再莫迪当选总理后,“第一夫人”的头衔却剥夺了她平静的生活。
这让贾苏达本年轻时成为了低种姓制度婚姻的牺牲民,退休后又因为莫迪的当选而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品。
如今贾苏达本的生活依然清苦,对于她来说,婚姻就如同恒河水一般,沐浴其中只能顺流而下。
而这不仅仅是贾苏达本的婚姻困境,更是印度千万传统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若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仍然存在的话,印度女性将会继续在时代的夹缝中保持沉默。
结语
贾苏达本的故事实际上是印度传统与现代撕裂的缩影,17岁无奈嫁人,新婚三个月便与丈夫分居,在这之后的57年都一直保持着孤独的生活。
这背后是低种姓婚姻的强行绑定,也同样因莫迪的政治理想而造成贾苏达本的人生悲剧。
如今73岁的她依然在乡下重复着日出而作的生活,“第一夫人”往往象征着国家女性的精神,贾苏达本的人生也恰恰折射出了印度女性在种姓制度与政治利益当中的生存困境。
“第一夫人”既不能给她带来尊重,也不能改变命运,带来的只是禁锢自由的枷锁而已。
总统夫人的生活都如此,更是很难想象印度底层的女性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大河网 2014.5.20 《印度候任总理莫迪夫人曝光:两人结婚45年只相处3个月》
最华人 2020.11.22 《印度第一夫人:17岁嫁给莫迪,他却对外隐瞒了45年》
国际在线 2014.5.21 《莫迪26日将宣誓就任印度总理 曾隐瞒婚姻数十年》
搜狗百科 《纳伦德拉·莫迪》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