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两岸军力越来越悬殊,台湾地区该怎么办?赖清德的回应很“诚实”

袁周院长 · 昨天 08:15
日前台湾《敏迪选读》的专访现场。当主持人追问"两岸军力差距持续扩大,台湾该怎么办"时,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回答很“诚实”:所以我们对大陆始终充满善意。这让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政论节目中拍案惊呼:"这种话讲出来不怕闪到舌头吗?"这位曾参与台军战略研讨的专家掐着手指算账:解放军东部战区刚列装的191型远程火箭炮数量已达台军海马斯系统的6倍,福建沿海部署的歼-20隐身战机数量超过台湾所有三代机总和,而赖清德却还在用"善意"搪塞致命的安全危机。
台海军事天平倾斜的速度远超岛内想象。在台北市信义区某军事论坛,资深军迷"战隼"贴出一组对比图:大陆PHL-191火箭炮射程500公里、误差10米。而台军同级别美制海马斯系统单价高达3.7亿新台币,却需要依赖随时可能被切断的GPS信号。帖子下涌入两千条留言,最高赞评论写道:"这就好比别人拿着冲锋枪,我们举着弹弓喊善意。"这种代差不仅存在于武器库,还在于双方的训练水平。
1.jpeg

台军汉光演习中,士兵用纸箱模拟导弹发射架的画面登上热搜,蔡英文执政时期,更有台军所谓的特种部队在游泳池里演练用冲锋舟突围。而同期解放军东部战区演练的"智能弹药集群"系统,已实现1000架无人机协同作战。更致命的是体系化差距——当台军还在讨论"巷战战术"时,解放军早在福建建成全域战场感知系统,能实时追踪台岛内车辆移动轨迹。军事专家黄介正指出,大陆2025年防务预算达台湾16倍,这种财力鸿沟直接体现在关键领域:台军F-16V飞行员至今缺编107人,台湾前防务部门负责人冯世宽私下坦言:"我们现在连'以武拒统'的资格都没有,只剩'以拖待变'的侥幸。"
赖清德的"善意论"绝非临时起意。翻阅其近期言论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话术链:3月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5月抛出"公司并购说",之后又表演"和平鸽"戏码。这种左右横跳被岛内网友戏称为"赖式生存策略"——既不敢公开承认无力对抗,又需安抚被大陆军演吓坏的选民。这种矛盾在5月22日达到顶峰。
2.jpeg

赖清德一面暗示"可接受大陆提统一条件",一面却将两岸关系比作"大公司并购小公司",继续贩卖"两国论"私货。他的幕僚私下透露,这套话术旨在制造"台湾有谈判筹码"的幻觉,实则把烫手山芋丢给大陆。然而现实远比政治操弄残酷。台军工部门报告显示,台军90%弹药依赖进口,战时储备仅够维持30天。而解放军火箭军部署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从点火到命中台北只需7分钟。台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痛心疾首:"当我们还在计算能撑72小时还是48小时,人家已经在研究战后治理方案了。"
赖清德并非看不清局势,其核心智囊透露,5月初美军参谋联席会议主席布朗的闭门简报让整个办公室如坠冰窖:美方评估台海冲突时,第七舰队后撤至关岛以东,五角大楼文件直言"协防台湾将付出不可承受代价"。
3.jpeg

这解释了为何赖清德近期频打"软性台独"牌,甚至默许亲绿媒体炒作"武统时间表已推迟"的谣言。大陆的反制始终如利剑高悬,赖清德的"善意说"终将沦为笑谈。有位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说得透彻:"我们这代人注定要见证历史。是坐着高铁跨海而来,还是乘着救生艇仓皇出逃,选择权其实一直在台湾自己手里。"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