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人如何看中印战争?32天比被控制150年,死亡3000万人更严重

正观历史 · 3 天前
爆发于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如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60年风云变幻,印度国内对待那场边境战争的观点仍保持不变——“中国侵略了印度”。在印度看来,我们现在西藏地区的部分领土是1962年“侵略印度”得来的,直到今天印度仍有不少人将我们称之为“侵略者”。
放眼全球,印度对待我们的态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体验过的,那英国呢?印度可是被英国侵略统治了150年(也有说200年,本文以印度学者高兴的150年为准),印度不仅不恨英国,反而很愿意对英国俯首称臣,这是什么心态?
凤凰电视台曾在节目中对印度学者高兴进行过一次专题采访,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印度学者高兴表达了印度始终不愿同中国友好相处的原因:“依然还是有那种情结在里头。”
什么情结至于让印度记恨我们几十年?自然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学者高兴在采访过程中表达了他以及印度国内很大一部分青年以及学者对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观点: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国32天给印度的心灵创伤比英国的150年殖民统治还严重。
在后续采访中,印度学者高兴很委屈:明明是你们中国进去了印度,然后说你们是受害者。中印双方对1962年边境战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就是和1962年的战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那个矛盾不发生,中印边界问题可能早就解决了,这个伤痕印度无法遗忘。
1.png

另外,印度学者高兴在采访过程中还表达了“印度无法遗忘1962年伤痕”的原因:第一,印度在1962年以前也没和任何国家打过仗,但中国的出现打破了印度的一贯路线;第二,1962年的战争中印度国防部没有做好准备。那场战争对印度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是比英国人侵犯侵略印度,统治印度150年更大的一个伤害;第三,除了中国,印度主要和巴基斯坦打了几个小规模的仗,1965年打了,1971年也打了,1999年也打了,打得很激烈,每天都交火,但始终都没有达到1962年和中国作战的规模。”
在陈述完印度无法忘记1962年伤痕的原因后,高兴表示:“印度跟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没有产生过战争,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很难理解印度,印度也很难理解中国,导致印度对中国不友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双方还没有走出来1962年的那个情结,到底是谁打了谁,分不清楚。”
我们就印度学者高兴的观点来分析一下。首先,高兴说在1962年之前印度没有和任何国家打过仗。其实不是的,在1962年之前,印度曾经和其他国家进行过三次作战,分别是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年吞并海得拉巴、1961年吞并果阿。
印度于1947年8月宣布独立,在短时间内就向巴基斯坦和海得拉巴发动了战争,事实证明,印度在1962年和我军作战前是和其他国家发生过战争的,而且还是主动发动的战争。
就谈离中印战争最近的果阿战争,1961年印军进攻吞并果阿,尽管他们是为了从葡萄牙殖民势力手中夺回领土,但与葡萄牙殖民者发生战争的事实不可争辩。
其次,高兴说印度国防部在1962年的战争中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事实上,早在1951年印度就开始在我边境地区派出军队实施骚扰、侵占活动,3年时间内侵占了我方90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2.png

同时,我方政府在1962年10月中印军队交火之前已经多次希望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还记得毛主席说的那句: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明白,印度为什么要进攻中国?
印度始终执迷不悟,我们也不得不动用武力手段反击。但印度却丝毫不把我们的警告当回事,只是一味的认为我们不敢真的动用武力手段,这也是尼赫鲁执政的一个决策失误。
另外,在表达中印1962年边境战争给印度带来的伤害的同时,高兴把英国殖民者搬了出来,其通过对比印度人民被英国殖民者控制150年和被我们打败的态度,来凸显战争给中印关系带来的影响。
1757年,英国殖民者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进行殖民统治。到1858年东印度公司完成代管使命,正式向英国女王移交管理印度的权力,在之后的时间里,印度改名为印度帝国。在1858年—1947年的这90年间,印度人民继续接受英国殖民者的奴役,为英国的轻重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这样看来,在1947年以前印度都处于英国殖民者的控制之下。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期间,建立了以英国人为核心的官僚统治体系,印度人只能担任低级职位,当时印度的铁路、银行和种植园全部处于英国人的控制之下,全体印度人成为了殖民者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依靠印度劳力赚的钱全部回流至英国。
3.png

在经济上,英国殖民者向农民征收高额的土地税,导致巨量农民破产和多次饥荒,仅孟加拉在1770年的饥荒中就有约1000万人死亡,为了保证给英国的粮食供应,印度也发生过多次饥荒,共有约3000万人丧生。英国殖民者还摧毁了印度的传统纺织业,强行将印度改造成为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注重发展当地经济,导致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在长时间内难以摆脱低端产业链,直到1991年经济自由化改革前,印度的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
不仅如此,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也是在殖民时期导致的,今天印度的富豪阶层热衷于与跨国资本合作,也是对殖民时代依附性经济模式的延续。
同时,在统治印度期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当地大力招募年轻士兵组成军队,当时英国就是靠着在印度组织起来的军队在全球作战的。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130万名印度士兵参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有250万名印度士兵参战。本来这些士兵是不需要经历战争的,但他们受英国殖民者直接命令,必须参战。
另外,殖民者在文化上的统治才是对印度影响最深刻的。殖民统治期间,英语成为精英阶层的标志,本土语言被边缘化,直到今天印度的中产阶级仍以能流利说英语为荣。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期间,大力推行“白人优越论”,这和印度本土的阶级统治文化有相似之处,使得印度精英内化殖民者价值观,进一步加重印度种姓制度化,形成对西方文化的仰视心态。
这些都是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带来的巨大危害,这些负面影响长期影响着印度的发展,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反而庆幸能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并接受英国殖民者150年的统治。
4.png

印度“被奴役心态”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扭曲心理,是殖民创伤与独立后民族主义杂交的产物。在被英国殖民统治的150年时间内,印度的民族心理、国家行为甚至民族文化已经被深刻改变,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英国殖民者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文化渗透和制度改造所带来的危害。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印度青年、平民和学者都认为,是英国殖民者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制度,并促进了印度的现代化发展。尽管英国殖民者的统治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印度带来了先进文化,但相比于殖民统治的危害,这点好处微不足道。
印度人始终认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所带来的危害比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150年更大。自己的国家被别人统治控制150年,到头来还要感谢别人,三哥的脑回路也是没谁了。
最后,印度学者高兴谈及和巴基斯坦作战的规模始终都没有达到1962年和我军作战的规模,难道这是我们的错吗?这样的理由也未免太过于牵强,印度主动招惹比他们强大的国家,还要埋怨强大国家打败了他们?难道等着印度士兵一步步蚕食我们的领土?还有,当时我们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的军队数量和印军数量是差不多的,兵力上不存在绝对压制(纯实力压制)。
1962年10月20日印军向我军发动大规模入侵行动,其在中印边境交界地带的我方边境的东段和西段地区共部署了20000人的兵力,我军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出动的武装部队也在20000人左右。
5.jpeg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我方政府主动停火,再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遭到对方多次坚定的拒绝。之后印军先行向中印边境增兵10000多人,我军为应对作战也增援了10000多人的部队。所以在整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印双方的参战兵力是对等的,要说战争规模大也不是我们造成的,是他们派出了30000人的部队,我们派出30000人的部队应战,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还可以说是对他们手下留情了。
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实际上却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1962年的边境战争,如果尼赫鲁不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如果不是他们的军队在我方境内设立军事据点,多次打伤我边境军民,如果尼赫鲁真的愿意谈判,我们会和他们交火吗?战争还会爆发吗?
至于印度人所认为的“1962年战争危害大于被英国奴役150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在1962年的战争中,我军在本属于我们的领土内和印军作战,从根本上来说我军的行动只是把印军赶出我方领土,所以在1962年11月21日我方在印军退至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以南地区的时候宣布中国停火、退兵。
至于战争给印度带来的直接影响,当时我们并未向印度境内发动进攻,只是击杀、俘虏了印度士兵。相比于英国殖民者给印度带来的危害,我们简直对他们太仁慈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