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俄罗斯外长在一场国际会议上的一句暗示迅速搅动了亚欧地缘的风云。他指出,西方国家正有意将“亚太”话语置换为“印太”,并且鼓动中印两国间的紧张情绪。印巴刚签停火协议,印度却转而挑战中国,外交舞台宛如多米诺骨牌,看似偶然背后是否隐藏精心布置?
英国影子如何游走南亚?
俄联邦委员会委员贾巴罗夫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直言不讳,怀疑这场新近印巴摩擦,背后推手正是曾经这里的“老东家”——英国。他列举两条理由,一是英帝国在次大陆遗留深厚影响力,二是印巴纷争一旦升级,将不可避免牵扯中俄。英方“老谋深算”,希望借局部冲突分散世界对俄胜利日纪念活动的关注。这一点不无道理,毕竟地区乱局最好用来打时间差和舆论战。
印度“精神胜利法”再升级
近期印巴空军对抗中,印度损失惨重,有消息称3架阵风战机被装备中国歼-10C的巴军击落。此刻本该低调反思,却见新德里大张旗鼓开启为期十天的庆祝,给人感觉像是负分选手走上领奖台,自带BGM。
更有退役中将尚卡尔公开表示,相比于巴基斯坦,印度“宁愿和中国作战”,理由居然是中巴军队之间有“装备亲密感”。这种“自信”让围观者忍俊不禁,也让局势增添三分不确定。
藏南博弈步步升级
5月11日,中国宣布公布一批藏南相关地名。给自家土地命名,自古皆大欢喜,但新德里立刻不乐意,三天后印度外交部公开声讨,认为中国举措“徒劳且荒谬”,坚称名称更改无法影响“阿鲁纳恰尔邦”的行政归属。面对指责,中方仅用十三字强硬回应:“这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一句话掷地有声,气氛顿时变得针锋相对。
历史纠葛:麦克马洪线的怪圈
按照印度一直奉为圭臬的“麦克马洪线”,藏南似乎属于他们。但此线不过是百年前英国殖民者与当时地方政府秘密达成的《西姆拉条约》的产物,即使在当年北洋政府眼中都“不具合法效力”,更别说英国尚未分化出“印度共和国”的年代。
1947年后,独立的印度意图继承前宗主国的“遗产”,其合理性十分牵强。可以说,藏南争议本质上远离当代印度真正切身利益,倒更像是一枚地缘棋盘上的旧钉子,被外部势力随时抽拉。
中印边境摩擦的现实困局
几十年间,中印边境小规模摩擦不断。2024年3月,莫迪高调现身藏南参与活动,虽2023年双方边境巡逻协议有效缓和紧张态势,但纸面协议总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