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俩居然把剧组闺蜜情活成了连续剧?
”我刷到张馨予那幅藏着《幸福触手可及》暗号的水彩,脑子里直接蹦出这句。
巴黎蒙马特高地,热巴穿着私服当模特,张馨予蹲在一边往画纸角落写“XF”,粉丝一眼认出那是周放和秦清的缩写——戏都杀青五年了,她们还在用角色名打卡,比营业还敬业。
娱乐圈最不缺“杀青就拆伙”的塑料姐妹,她俩偏反着来。
热巴飞去横店探班,拎的是自家焖了一早上羊肉抓饭,张馨予嘴里喊着“减肥”,筷子却一秒没停;张馨予连续三年零点发手绘,画里热巴的痣永远点在唇边,粉丝数得比工作室还准。
没有通稿、没有同框热搜,连狗仔都嫌她们“太无聊”,结果越这样越让人上头。
更离谱的是品牌方先坐不住了。10月要上的国产护肤联名,直接甩出“双生花”概念,title不写“代言人”,写“共享挚友”。
业内朋友跟我吐槽:以前找女星拍闺蜜线,最怕现场假笑,她俩倒好,连吵架都不让剪,节目组只能把矛盾原片留着,反而成了招商PPT里最值钱的卖点。
浙江卫视那档《闺蜜的完美旅行》干脆把剪影放出来,评论区一水儿“不用猜,就是她们”。
我原来以为这种“不营业”的友情只能活在私下,没想到最先被商业认可的恰恰是这份真实。
品牌看中的不是流量叠加,是她们敢把“吵完还能分一碗抓饭”的日常搬到镜头前——观众早被剧本式闺蜜吓怕了,突然来一对连吵架都不让修的,反而稀缺。
张馨予在采访里随口一句“我们没故事,全是日子”,被品牌方当成slogan,价格直接翻三倍。
说到底,内娱不是缺真朋友,是缺把真朋友当成资产的人。
她俩一个新疆一个江苏,口味差着十万八千里,却能在巴黎街头分一杯凉掉的美式;一个走明艳挂,一个玩文艺风,同框却从不抢色。
五年时间,把“售后”做成“续约”,再把“续约”升级成“合营”,每一步都踩在娱乐圈的空白格上。
下次谁再说女明星只能撕资源,直接把这条甩过去:人家已经把友情打包上市,还涨停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