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星穿民族衣服去国外,会不会又被说土?
”——9月22日薄暮,米兰大教堂门口,蓝盈莹一出现,手机快门声噼里啪啦盖过钟声。
她身上那套凤凰盘金绣,38种畲族老纹样,800米金线闪得人睁不开眼,3.2公斤头饰压得她脖子没弯,嘴角还是笑。
围观的老外直接喊“PhoenixQueen”,意大利Vogue当场发推:东方不是符号,是会发光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回,好像真不一样了。
六个月的活,国家级非遗蓝延兰带着村里七八十岁的奶奶和放学的小孩,一起编彩带、捻金线。
新生代设计师陈旻把老纹样拆成方块,再拼成利落西装轮廓,袖子一甩,像山里的风灌进米兰巷道。
蓝盈莹说,衣服上车前,全村人围成一圈,把彩带塞进她手心:带我们的祝福去。
那一刻,衣服已经不是衣服,是户口本,是方言,是偷偷塞给你的家乡糖。
我原来担心,民族元素出国等于送人头。
究竟早些年,某大花穿东北大花袄走红毯,被吐槽“床单成精”。
这次不一样,蓝盈莹没走安全牌,她直接把最隆重的畲族嫁衣版本穿出去,颜色炸,分量炸,故事更炸。
现场有博主问:头饰这么重,为啥不换个轻的?
她回:轻了,就记不住。
一句话,把我这种看热闹的直接摁在原地。
更狠的是,她办了个15人小型沙龙,把蓝延兰老师傅也请上Zoom,给洋买手讲凤凰纹样里“鸟回头”的寓意——那是出嫁姑娘对娘家的最后张望。
讲着讲着,老师傅唱起畲语山歌,Zoom里一阵沉默,随后掌声盖过延迟。
第二天,法国一家老牌奢侈品牌直接约团队谈联名,说要把盘金绣做成手包骨架。
消息一出,村里绣坊电话被打爆,奶奶们笑得直拍大腿:原来咱们绣的花,也能让巴黎人排队。
衣服回国就要捐给中国民族博物馆,蓝盈莹已经开始拍非遗纪录片,第一站就是畲寨。
她说,让老外喊Amazing不算赢,让村里年轻人愿意回来学编带,才算赢。
我听完刷了下她工作室的评论区,最高赞是:原来我们衣柜里的“土”,是她眼里的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爆款不是衣服,是有人把家乡穿身上,还让你看得眼热。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