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普京第一次流泪,不是在战场,不是在克里姆林宫的阳台上,也不是面对西方的制裁压力。
他是在2012年第三次当选总统那天,站在红场上,听着人群一声又一声喊着他的名字,眼角湿了。
他当时什么都没说,但所有人都懂,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得太远,身后没了退路。
那不是一场简单的胜选,而是一次彻底的“归位”。
早在1999年,叶利钦把他从幕后推出来时,很多人都没搞清楚他到底是谁。
克格勃出身,讲话不带感情,做事不带情绪,穿西装比谁都板正,可当时的俄罗斯,不缺穿西装的人,缺的是能收拾残局的人。
那会儿的俄罗斯,说好听点是“转型期”,说直接点就是一锅烂账。
寡头把持经济,地方割据严重,车臣武装连莫斯科地铁都敢炸,老百姓的养老金按月拖欠,国家电视台天天讲自由,街头人却排队买黑面包。
老叶下台前那几个月,普京这个代总统几乎是被架着往前走的。
可谁都没料到,那个说话带点彼得堡口音的“新人”,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坐战机去了车臣前线。
那不是作秀,他是真上了阵地,穿着战斗服站在山头,和士兵一起吃罐头。
他没做动员,不喊口号,只说了一句:“我们不能让国家再碎一次。”这句话没进教科书,但很多退伍军人至今还记得。
那场战争打得很苦,但打赢了。
打赢之后,普京就坐稳了。
接下来几年,他干的第二件大事,是收拾寡头。
那是个雷区,叶利钦当年靠寡头稳住政局,现在普京要动他们,无异于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心脏。
可他还是动了。
先是古辛斯基,接着别列佐夫斯基,然后是霍多尔科夫斯基。
一个个要么流亡,要么坐牢,要么破产。
他知道自己是在赌,但他也知道,如果不赌,这国家永远没法往前走。
可普京真正的难题,不在战场,也不在经济,而是在“身份”。
俄罗斯是谁?是沙皇的继承人,还是苏联的后代?
这问题不是给学者留的,是摆在他办公桌上的。
老百姓一边在东正教堂点蜡烛,一边又在街头唱《国际歌》。
你问他们想要啥?他们说想要尊严,想要公平,想要强大。
可这些词,沙俄有一半,苏联也有一半。
合起来听着挺完美,拆开了哪样都不完整。
普京没说破,他选择两边都要。
他恢复苏联的国歌旋律,却不恢复苏联体制。
他为尼古拉二世举办国葬,却也保留列宁墓。
他让教堂数量翻了好几倍,同时也让红场上的阅兵更加红得发亮。
他不是在做选择题,而是在做拼图。
2014年吞下克里米亚那一口,是他做的最冒险的一步。
他没有拿国际法说事,而是直接引用了十八世纪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那道诏书,说这是“历史回归”。
这不是法律语言,是一种信号:俄罗斯不再是在西方的评判标准里找定位,而是在自己的历史里找答案。
可问题也来了。
俄罗斯的历史不是一条直线,是两条交错的轨道。
沙皇和苏联,一个讲血统、一个讲阶级;一个靠正教、一个靠无神论;一个讲民族荣誉、一个讲国际主义。
普京想把这两条轨道合并,结果就是,今天的俄罗斯既穿军装又穿长袍,既唱圣歌又唱红歌,既挂东正教十字架,也戴苏联红星。
这种“混搭”,在短期内确实有用。
它能让不同人群在同一面国旗下鼓掌,能让年轻人既能打游戏又能参军,能让老人怀旧,年轻人追星。
但时间久了,副作用也来了。
国家认同感变得模糊,政策摇摆不定,教育教材一年一改,学生背的历史每年都不一样。
2023年,俄罗斯新版历史课本上,沙俄的内容占了三分之一,苏联被压缩到只有五分之一。
可偏偏学生课后补的,都是苏联文学、苏联电影、苏联口号。
这不是怀旧,是现实生活让人觉得那个时代尽管物资不多,但日子有盼头。
有人说,普京是在搞“大俄罗斯主义”,也有人说他是在复苏“红色帝国”。
但他自己说得很明白:“忘记苏联是没良心,想回到苏联是没脑子。”这话听着平静,实则藏着火药味。
他知道,真正能让俄罗斯重新站起来的,不是模仿谁,而是能先稳住自己。
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当年叶利钦把国家交给他的时候,只说了一句:“照顾好我们的俄罗斯。”这话说得轻,可分量太重。
二十多年过去,俄罗斯的疆土还在,军队还在,东正教堂的钟声还在,红场的红旗也还在,但问题也还在。
普京现在已经过了七十,手里的那副牌差不多已经打完。
他想要的,可能不是某一个时代的回归,而是一种属于俄罗斯自己的模式。
可这个模式到底长什么样,他自己也没完全拼出来。
2023年夏天,列瓦达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大多数俄罗斯老人觉得苏联是他们活得最安心的年代,年轻人则更愿意讲民族认同、讲安全、讲发展。
这两种情绪都没错,可它们拉扯的方向不一样。
俄罗斯国徽是一只双头鹰,一头看东,一头看西。
这不是巧合,而是现实。
俄罗斯一直在找自己的方向,但它的地图上,东和西都写得太大。
没人知道它最终往哪边走。
也没人知道,下一任坐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的人,是继续补这张拼图,还是推倒重来。
参考资料:
《俄罗斯联邦历史教科书(2023年修订版)》
列瓦达中心社会调查报告(2023年)
普京公开讲话与克里姆林宫档案
《从沙皇到克格勃:后苏联时代的权力结构》,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