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胜利?美俄连谈2小时,特朗普彻底转向支持普京,乌克兰完了!
美俄元首两小时密谈后,特朗普突然转向力挺普京的"直接谈判"方案,泽连斯基连夜改口接受任何对话形式。这场被西方称为"普京胜利"的转折背后,究竟是停火曙光还是缓兵之计?乌克兰手中还剩多少筹码?
观察者网消息,特朗普与普京的第三次通话以"非常顺利"和"有建设性"的基调结束。
但在《纽约时报》看来,所谓的“突破”不过是特朗普立场的"柔性转折",从竞选时高调承诺"24小时结束战争",到上月威胁制裁俄银行施压,再到如今彻底放弃施压俄罗斯立即停火,默许俄方"以谈代打"策略,甚至将调解权拱手让给梵蒂冈。
美媒将特朗普的这种退让称为"普京的胜利",而泽连斯基也彻底失败,当特朗普的砝码完全倒向俄罗斯,乌克兰注定难逃被出卖的命运。
表面看,这次谈判似乎是普京做出了让步:俄罗斯同意起草和平备忘录,特朗普更是高调宣布“俄乌立即启动停火谈判”。
但细究克宫声明中的措辞,从"准备建议"、"可能达成"到"特定时期停火",这些含糊的表达与白宫宣称的"立即"明显不是一个重量级。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随后提出的具体条款:要求乌军撤离第聂伯河渡口并由俄军接管,这实质上是在为俄军巩固战线争取时间。
换言之,这场特朗普和普京谁都不愿意挂电话的谈判,达成的和平原则、签约时间等条款全是空头支票。
普京一步都未退,他答应研究起草和平备忘录,既是为了给特朗普面子,回应国际社会停火呼声,又为春季攻势预留窗口期。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在5月20日后突然改口支持俄方主张,要求基辅接受"俄乌直接谈判"。这相当于变相承认莫斯科三年来坚持的谈判框架:乌克兰中立化与非军事化。
面对特朗普的彻底转向,最无奈的就是泽连斯基,于是他似乎一夜之间就怂了。
环球网消息,泽连斯基罕见松口愿接受任何形式谈判,甚至同意将领土问题纳入备忘录讨论——这被克里姆林宫视为三年来乌方最大让步。
但泽连斯基明确表示,领土妥协、撤军“免谈”。这说明泽连斯基内心仍对美欧的军援抱有幻想,还希望欧洲能派遣军队来抵制俄军的进攻。
笔者看来,泽连斯基已经彻底完了,因为无论欧洲还是美国,都准备对他断供了。
首先,美方调解角色的自我弱化,相当于变相承认俄罗斯在谈判框架设计上的主导权,也是在暗示自己想撤了,既然要撤怎么可能还会往里搭钱呢?
特朗普团队近期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其外交重点已转向东亚,乌克兰问题正被降级为"可交易议题"。
而这种战略收缩直接体现在军援数据上:美国虽恢复军援名义,但2025年4月数据显示,重型武器交付量暴跌92%,31辆M1A2坦克至今零交付。
现在,乌军155mm炮弹库存仅剩12万发,不足去年同期的7%,部分部队人均步枪子弹跌破50发。
特朗普政府用"流程审批"搪塞拖延的同时,还切断了战机维护零件供应,导致乌空军68架战机中仅有9架可升空作战。
美国的行为还在泽连斯基的意料之内,但欧洲的“断供”却让泽连斯基格外心寒。
德国承诺的35亿欧元"特别基金",到账2.7亿中78%被指定偿还旧债利息,而冯德莱恩鼓吹的100亿欧元援助,63亿实为高息贷款。
泽连斯基终于意识到,美西方加起来都顶不上一个朝鲜。这让乌克兰怎么打?
而战场的颓势让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毫无底气,俄军近期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推进虽放缓,却系统性巩固了顿巴斯至扎波罗热的"钢铁防线"。卫星图像显示,俄方在占领区新建的永备工事达217处,主要交通节点部署了新型"柳叶刀"巡飞弹阵地。
更致命的是美欧军援滞后形成的"剪刀差":乌军现役防空系统日均开机时间从18小时锐减至4小时,导致俄空天军出动架次同比增加40%。
这种此消彼长使得普京的"备忘录外交"充满弹性——既可用"谈判进展"拖延西方军援,又能以"乌方拒不让步"为由重启攻势。
接下来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冻结冲突":俄军固守现有控制线,乌方获得象征性停火却失去反攻能力。
特朗普近期暗示可能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方,这与白宫考虑承认克里米亚主权以换取停火的战略调整相呼应。
面对美国重型武器交付量归零、欧洲贷款援助占比超六成的残酷现实,曾高呼"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泽连斯基,接下来要面对的真正的噩梦或许不是领土丧失,而是被博弈各方逐渐"工具化"。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