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地盘,现在却被某些国家拿来做文章,美国在背后煽风点火,马来西亚也跳出来叫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南海的前世今生
南海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早在汉朝,中国渔民就在这片海上讨生活,搞贸易。到了宋朝,政府直接在这设了管辖机构,管得明明白白。明清时期,南海诸岛更是正式画进了中国地图。
1947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搞了个“十一段线”地图,把南海的范围划得清清楚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份主权继承了下来,1951年周恩来还专门发声明,重申了对南海的主权。这历史证据,那是铁打的,谁也抹不掉。
南海这块宝地,麻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多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周边国家眼红了。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看中了南海的岛礁和资源,开始伸手。他们不仅提出所谓的主权要求,还派兵占了些岛礁。
这不就是明抢吗?中国的主权被这么一搞,南海的局势自然就紧张起来了。
现在南海局势总体还算稳,但小动作不少。美国时不时打着“航行自由”的口号派军舰、飞机前往南海,其实就是来找茬。
菲律宾、马来西亚,仗着美国撑腰,时不时闹点动静。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有理有据有实力,稳稳地守着自己的地盘。
美国掺和南海,压根不是为了什么“正义”,就是战略需要。南海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谁控制这里谁就占了大便宜。
美国想在这刷存在感,遏制中国崛起,顺便保住它在亚太的老大地位。这心思,谁看不出来?
美国嘴上喊得挺响,动不动就说中国在南海威胁“航行自由”。比如,美国国防部长公开表态支持菲律宾,还说要加大军事援助。
不仅如此,美国海军三天两头在南海搞演习、巡航,摆出一副耀武扬威的架势。这些招数,都是想给中国施压。
美国压根不是南海的主人,却在这指手画脚,说到底就是想挑拨离间。它巴不得中国跟周边国家闹翻,自己好坐收渔利。这种霸权思维,是典型的美国套路。
马来西亚在南海蹦跶啥?
在上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发布的新国家地图中,已将南海部分海域划入其主权范围,并对外宣称这些区域“自古属于马来西亚”。
该版本地图后来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争议。虽然此类主张未获广泛承认,但成为马来西亚政府在后续领土谈判与区域对话中的参考依据。
早期,马来西亚在南海争端中采取的是较为审慎和低调的立场,其对外政策主要以维持地区稳定、促进对话为主,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随着南海局势的复杂化和其他域外势力的介入,马来西亚的立场逐渐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摇。
马来西亚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出现了转向。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刊登关于中国在南海“军事存在增强”“外交态度强硬”等表述。
尽管这些报道表面引用的是公开数据与官方声明,整体语调趋于中性,但在新闻结构和叙述方式上却常常使用隐含性批评,形成微妙的舆论导向。
这类内容时常伴随未被证实的推测性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舆论产生影响。
一部分马来西亚媒体在涉华经济报道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基调。他们强调中国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对本区域国家具有强烈吸引力,并认为应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以免影响本国经济利益。
这种“外交安全与经济利益平衡”式的双轨叙事,在马来西亚的南海言论体系中日益明显。
马来西亚近年来在南海事务上的立场时常随国际局势变化而调整。
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推进,马来西亚在一定程度上靠拢美国主导的区域安全架构,但又试图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外交上的这种“两面下注”策略,在马来西亚国内被称为“实用主义多边平衡政策”。
菲律宾方面的行动也引发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菲律宾海警与补给船多次进入仁爱礁海域,中国方面对此提出强烈反对。仁爱礁自1999年起被菲律宾军方“坐滩”,通过部署军舰以巩固其控制。
近年来,菲律宾频繁派遣补给船前往该海域,并通过国际媒体渲染“中国阻碍补给”的叙述,使得仁爱礁争端成为南海争议的焦点之一。
中国方面曾出于人道主义立场,对菲律宾方面补给行动采取一定的克制态度,包括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然给予缓冲期。
然而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中方在2023年以后逐步加大应对力度,明确要求菲方终止非法“坐滩”行为,并呼吁相关国家避免挑衅性举动。
菲律宾与马来西亚的涉海行为可视作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呼应。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致力于在东南亚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地区联盟体系,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扩张。
菲律宾近年来积极与美军合作,重启联合军演、扩大军事基地使用权限;而马来西亚则通过调整外交措辞,在维护自身海权主张的同时保留与中方沟通的空间。
中国立场硬得很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具有高度一致性与连续性,强调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议,并坚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对于涉及领土与主权的核心问题,中国一贯表明其不可动摇的立场。
在这一原则基础上,中方对南海事务持续投入外交努力,推动与周边国家建立基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未来“南海行为准则”的多边协商机制。
自2015年以来,美国海军在南海进行的“航行自由行动”已超过20次,其中多数行动在中国南沙群岛周边海域进行,并多次穿越中国控制的岛礁12海里范围。
中国海军和海警部门依据《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相关国内法规实施警告和驱离。美国通过与个别国家签订防务协议、提供军事援助和加强联合演习,持续加强其在南海的存在。
例如,2023年4月,美国与菲律宾重启了“肩并肩”联合军演,演习地点涵盖吕宋岛北部与巴拉望岛西部,距离台湾海峡和南海争议区域相对接近。
这类行动被中方解读为“拉帮结派”和“军事挑衅”,使得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此外,美国近年来频繁在东盟国家间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和“印太战略”,试图构建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和安全体系。
在该过程中,地区国家处于“战略选择”的压力之下,部分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在安全上又对美国保持合作,形成“战略双轨”。
美国的介入在客观上加剧了地区与国家间的矛盾,也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多边框架解决的争议问题复杂化。
目前,多数东盟国家在公开场合仍坚持不选边站队的基本立场,并支持中国与东盟加快“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程。
然而,美国持续的军事存在与地缘战略布局,使得南海稳定的外部环境面临持续挑战。
结语
南海的事,归根结底是中国的主权问题。美国也好,马来西亚也好,跳出来说三道四,无非是想占便宜、搞乱局。
可中国不是好惹的,有历史、有法律、有实力,谁也别想逼着割让一寸土地。面对这些挑衅,既要冷静应对,也要硬气捍卫自己的权益。
南海是中国的,谁也拿不走!
参考资料:
1、南海争议岛屿外国驻军多 越南总兵力超过两千 环球时报 2014-12/17
2、国际锐评丨起底美菲合谋的南海“灰色地带”策略 环球网 2024-12-27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