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即到,家家户户除了门楣上要插上艾草与菖蒲,空气中也开始飘荡着粽叶的清香。
亲爱的朋友,您知道吗?从战国时期百姓投粽纪念屈原,到明清时期发展出数百种地方风味,端午粽子承载着许多人的深厚情感,更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密码,90%的人竟然不知道。
端午节为啥要吃粽子?民间传说众多,精彩纷呈。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粽"与"宗"谐音,食粽寄托着对光宗耀祖的期许。
(2)因"粽""中"同音,蕴含功名得中的美好希冀。在民间,赴考士子必食长粽,江南地区至今保留考前赠"状元粽"的习俗。
(3)粽叶(阳)包裹糯米(阴)的形态,暗合阴阳哲学。汉代《风俗通义》中记载,五色丝线可避兵灾瘟疫,承担着驱邪禳灾的古老智慧。
(4)九色丝线串联,既取"久"之谐音,又借"粽子"喻"众子",成为新娘嫁妆必备之物。"斧头粽"造型取自利斧劈柴的"劈"字,隐喻为家族劈开子嗣兴旺之路。
那么,粽子中包含哪些文化密码呢?
四角粽是给老人的,象征四平八稳;而长粽给读书人,寓意功名长久;小脚粽要给新媳妇,祈愿婚姻美满。据传,这些造型源自战国时期的祭祀礼器!
另外,还用不同颜色的绳子来区分口味,这是延续百年的"粽子密码"。
其中,红绳是经典款,蓝绳加瑶柱,黄绳是辣味...相传在土匪横行年代,商贩们就用绳结传递消息。其中,系三个结表示有官兵巡查,系蝴蝶结代表可以安全交易。
后来,这习俗竟然演变成粽子绳的颜色密码。
在苏州,粽子的形状就是方言。"斧头粽"代表家里要添丁,"枕头粽"暗示有人远行。
你家乡的粽子有什么特殊暗号? 快在评论区晒出你见过的"最奇葩粽子?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我要上 头条##端午#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