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雁默:特朗普“穷台”,大陆不用急着向台湾输血

观察者网 · 6 小时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关于美国对台湾课征20%关税,这个数字没有意义,因为隐藏在对等关税之后的天价投资、军民品项采购、本土市场开放让利以及232条款中的半导体关税,尚未揭晓。
答案揭晓前总不乏各种揣测,包含但不限于:3000亿-400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90%的投资收益归美国;成熟制程芯片被课征高关税;台积电必须将先进制程技术转移给英特尔;对美国汽车关税归零;对美国农产品关税归零;再买N架波音客机等等。
这些状况都有可能出现,总之,其结果不外乎台湾制造业空洞化,农业濒死,服务业萧条,但美国仍会给台湾留一口气打工,好攒钱买军火。
要实施“穷X”、“困X”政策,就得像特朗普这么快、狠、准,且务求完整全面,若只做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程度,而且还慢条斯理地渐次实施,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让实施对象找到脱困之路,不如别搞。
有一种说法认为,台美贸易谈判之所以一再延迟,是因为中方要求美方,不能在中美贸易谈判落幕前,公布完整的台美贸易协议,以免给予外界一种“台湾拥有主权”的印象。
这应该是假消息,目的是掩盖台美谈判延宕的真相。不过,令人好奇的是,中方如何看待“美国穷台”?是看作中国台湾省签下了不平等条约,穷台即穷中,还是看作老大勒索小弟的黑帮寓言,事不关己?甚至看作美国曲线帮忙,促进两岸统一?
1.png
美国公布对台关税税率后,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8月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这并非最终结果。资料图
简单问,“美国穷台”到底对我们的统一事业有利,还是不利?如果有利,那么大陆不应该做什么,以免从有利局面掉入不利局面?如果不利,那大陆应该做什么,才能将不利局面转为有利?
就像大多数的问题一样,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议题,任何应对方案都有好坏两面性,不过,要简化复杂的问题,关键仍在于统一时间点。2年内统,5年内统,10年内统,10年后再统——应对策略都完全不同。
我不会去分析10年后再统的应对策略,届时我都死了,现在谈一点意义都没有,反正就是死不瞑目而已,死前算总帐即可。另外,一年内统就是武统,不必分析,干就完了。
若设定为2年内统,别想太多,大陆应加码穷台,态度要平和,但下手要狠,让两岸经贸彻底脱钩,致使台湾近7成出口(含三成对美出口,注1)立马完蛋,为以经逼谈,以经逼统创造条件。至于台湾民心,统一后有得是办法治理。毕竟,此一骤然发生的变局,是从美国穷台开始的,主要咎责对象是美国与亲美的台湾主流政党。
若设定为5年内统,大陆可以台湾的贸易壁垒为由,对台湾进口品项逐步加征关税;对台独资本实施制裁;实施逐步收紧的隔离政策,完全控制台岛周边海空域,掐住能源运输路线;跨海大桥开始施工;与美方达成海上安全与“航行自由”的规范共识;让特朗普收获“美国反对台独,并支持两岸和统”的红利。一切都为以武逼谈,以武逼统创造条件。
若设定为10年内统,以上5年内统的方案都可延长一倍的时间实施,大力支持所有对两岸政治经贸采取务实路线的政党,组织与个人;严厉制裁“台独”份子,性质最恶劣者予以全球通缉,其余限制其三等亲入境大陆;驱逐在陆“台独”企业;在最后阶段,主动对台湾提出“一国两制”的具体方案,仅留少许协商余地。一切都为以武逼谈,以武逼统创造条件。
综上,简单一句话,无论统一时间如何设定,美国穷台,大陆千万别急着向台湾输血。
别让“台独”当局转移焦点
肯定有意见认为,趁美国穷台的时机,反向操作,加码惠台,以达到收拢台湾民心的效果。不,我向来不赞成此类意见,因为就如同“穷台”,大陆下不了狠手,“惠台”也做不到真正的普惠,无法做到彻底的政策,就难以达到彻底的结果。这里所谓“彻底的结果”,就是台湾主动回归。
况且,所谓民心,上次我已谈过,应该争取的是大陆民心,“惠台”既做不到彻底,也难以达到公平,其结果就是,大部分台湾人民没感受到惠台红利,还反而激起了大陆人民的反感。更糟的是,惠台政策的受益者,还包含“台独”资本。
此外,在美国穷台的时候,大陆向台湾输血,等于间接为美国军火商保证了台湾订单不会断,而这也能视为中美贸易协议的一个破口。重点在于,到底是“中国的一部分”签下了不平等条约,还是“美国的控制区”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台湾具有这两种角色,大陆在策略上自然要斟酌再三。
2.jpeg
台积电在台南的工厂。纽约时报
个人认为,如果大陆不急于收台,暂时按兵不动,让事态自然发展是最好的策略。
暂时按兵不动是什么意思?即一年内,既不要向台湾输血,也不要改变目前的两岸经贸现状,包含只断3成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大陆尚未出手的台湾贸易壁垒问题。
不向台湾输血,意思你一定懂,但为何不能全断ECFA呢?原因很简单,不要让“台独”当局将他们与美国联手穷台的责任甩锅给大陆,说你趁人之危大搞统战。
老读者都知道,我一向主张全断ECFA,不过,这也讲究时机,而这个时机已过,或者换个角度说,这个时机还未到。总之,要断也不要选择在“美国穷台”的时候断。
我想看到的局面是,大部分台湾民众将责任正确地归罪给“台独”当局,以及美国,而不是让任何人有机会转移焦点,错误地指责大陆当局。
白话说,在半年到一年内,大陆既别做好人,也别做坏人,羽扇纶巾,悠闲看戏即可,所有重大对台政策,一年后再依大两岸与小两岸的形势,选择策略实施。当然,若要在2年内收台,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在“台难当头”的时刻,大陆不必刻意去影响台湾民心,应让台湾人民有时间去沉淀,去转向务实,而一年后,又要选举了。
“认同中国人”就是会被斗臭,被排挤,被取消
这次大罢免的结果,绿营大败,虽然因素复杂,但仍清晰显示,台湾社会排斥极端的意识形态诉求,趋向务实的力量一直都在,只是隐而不彰。但反过来说,“台独”意识形态仍顽固地扎根于台湾社会,并继续控制着岛内的政学媒环境。
一个显例是,在第一波大罢免结束后,主张自己是中国人、甚至主张台湾人都是中国人的馆长,立刻遭到斗臭,而且是窝里反,屠刀来自同样支持柯党的媒体人。馆长被指控利用大罢免的成果,向大陆递出投名状,媒体人并要求柯党与馆长切割。
重点不在于特定媒体人的抹红攻击,而在于那些邀请馆长站台挺过大罢免的“蓝委”,几乎全数噤声。声援馆长的,反倒是我们统派,以及多名与馆长有交情或认同中国的年轻网红,以及少数名嘴。
除此之外,台湾除了亲大陆的两个媒体,绝大多数媒体也都对馆长遭到恶意抹红,不是落井下石,就是默不吭声,甚至屏蔽声援馆长的稿件。
3.jpeg
2025年3月28日,进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站在写有“罢免”字样的海报上。AFP
另一个例子是,号称亲蓝的TVBS,逼辞了一个做自媒体宣扬两岸交流的主播翟翾。
这就是为何我说,馆长的中国人认同对台湾社会有其影响,但影响有限,因为我知道“台独”反动势力也暗藏在多数媒体里。这些人往往在“中国认同”冒出苗头时,才会跳出来用各种方式打压异己,尽管平常他们多么强调两岸和平,甚至“允许”统派发声。其打压方式主要是淡化事件,甚至“软封锁”消息。
在台湾意识形态与利益面前,根本没有是非可言。
所谓“台独”反动势力,并不仅止于民进党与其支持者,还包含反绿人士,假中立人士,他们的时代红利来自台湾民主化与“去中化”,思想属于“独台抗中”,掌握着媒体资源,与绿营走不同路径却共同主宰着台湾社会对两岸议题的认知。
幸好现在是自媒体盛世,年轻世代也没这么好骗,传媒或传统媒体人无法再一叶障目,否则馆长与翟翾就这么被“取消”了。
所以才说,大陆向台湾输血,很难做到“普惠”,更遑论公平。许多嘴巴高喊两岸和平、实则“反中”的所谓精英,只当大陆是一个有着玻璃下巴的强国,一个容易情勒的邻居,既当你惠台是应该,又要说你不怀好意统战。
因此,“美国穷台”是对岛内所有“亲美反中”“亲美和中”“独台抗中”人士的一次灵魂拷问,无论对两岸的前景看法是什么,事实摆在眼前,愈亲美,台湾损失愈大;台湾损失愈大,选民投票取向的变化就愈大——泛“台独”反动派最怕这类意识形态号召失灵的选举前景。而这便是个人认为最值得期待的趋势与变局。
那么,“美国穷台”对我们的统一工作有不利的那一面吗?有的。简单说,硬币的一面是,台湾重要产业会移到美西方阵营;硬币的另一面是,台湾岛内扩军。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两个发展趋势都会增强台湾的拒统能力。
直觉上,统一时程拉愈长,准备工作就愈充分,持此论调的大陆学者专家应该也不少。然而,此一直觉并不可靠。
从今年开始到2035年,美、欧、日都在扩军,从关键矿产到武器制造能力,各自都会努力克服自身在军事能力上的短板,当然,美国武装台湾的脚步也不会停。换言之,我们在准备,对手也在准备,按照料敌从宽的原则,理论上,从军事层面看,当下才是统一的最佳时机。
此外,在未来10年间,中国与西方交往的重点之一,是包含金融开放在内的关键产业准入。此一开放,对中国发展有利有弊,对两岸统一也有利弊,因为金融与国安产业(科技、能源、高端制造)的开放,意味着中国与西方对彼此的影响力与依存度增强,如果西方只取对其有利的部分,放大对中方不利的部分,那么对两岸统一就是更为巨大的阻力。
简单说,中国金融与其他关键产业开放可能被美西方视为经济扩张的一部分,甚至是增强地缘政治威摄力的必要因素,将直接促使其加强对台支持。
因此,即便不谈贸易与供应链的问题,以上两个因素,都会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并随着时间流逝而愈来愈复杂,远不像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台湾这般简单粗暴。
这么看来,今年的中美贸易协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影响深远,这也是为什么,个人此前建议,与美方磋商任何事项,都要包含台湾议题,因为中美关系的任何重大改变,都会对台湾问题带来策略变化,而此时此刻,最需要强调底线思维。
按中方现在的实力与手中的筹码,要求美方“反对台独”是最低标,口头上“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是中标,行动上“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即便是特朗普这么敢于打破窠臼的人,要他将国策改为“反对台独”也不容易,因为这形同捣毁美国数十年来的亚太外交政策,政治后座力势必不小。
然而,难不难是他家的事,我们中国在统一问题上的难点远比美国还多,只能考虑自己的难处。如果双方都怕难,就会丧失一个大好的机会,相对无痛地解决台湾问题。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很有意思——关税阴影下美国经济“天没塌”,经济学家错了吗?作者认为经济学家其实也没错,只是反应过度了,从而误判局势。
4.png
我看,在台湾问题上,不少两岸经济学家也有“反应过度”的傾向,以致思维保守。世局确实复杂,经济理论远无法解释,甚至预测一切,正所谓快刀斩乱麻,反倒是特朗普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能让世局发展別開生面。
人类的毛病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人类的优点是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我们只一味分析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就会自然流失简化问题的能力。
非常事,往往要用非常思维来解决,所以我撰写“破解统一难题”系列的第一篇,就是在谈两个“干就完了”的障碍,一个代表复杂,一个代表简单。我们不该将解决台湾问题视为中国发展的障碍,而应该纳入发展逻辑考虑,以此摆脱“常规思维”的限制。
总之,“美国穷台”是一齣长长的戏码,未来会“惊喜”不断,而大陆暂且先坐在观众席上看戏即可,别急着上舞台,等适合粉墨登场的时候,一上台,大陆就是主角了。
【注1:2024年台湾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为23.4。但若加计从东南亚,日本等地转出口至美国的比例,约为三成。】
5.jpeg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