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莫迪即将访华,上门求教如何对付美国,为什么中国能奉陪到底

军情作家陈曦 · 5 小时前
据环球网8月6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前往中国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第二十五次峰会。
这将是他自2019年以来首次访问中国,此次峰会本身虽为多边框架,但普遍关注的,还是中印双边互动。
这显然不是一场常规外交活动,在当前印度所面临的局势背景下,透露出强烈的转向意味。
特朗普近期一连串动作将印度逼入角落。
面对这种接连不断的压力,莫迪显然不愿再将全部希望押在美国身上。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也指出,莫迪此访,正值特朗普不断施压之际,预计印度将重新调整对华关系。
1.jpeg
莫迪
实际上,除了来自美国的强压,印度本身也面临多重结构性困境。
从经济层面来看,尽管GDP仍在增长,但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制造业外资减少、农村经济停滞不前,导致社会内部出现广泛焦虑感。
同时,通胀压力持续,卢比汇率动荡,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在逐步累积。
国际金融机构频繁下调印度中期展望,这反映出其经济韧性并未真正建立。
政治层面同样不容乐观,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国会中的优势大幅缩水,基础变得更为脆弱,尤其是在诸如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等地方,反对派势力有抬头趋势。
在对外关系上,印度原想借美国扶持扩大地缘话语权,结果却在南亚和中亚同时受挤压: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相继靠近中国;中亚国家则在能源、基建与防务合作上主动向中国靠拢。
印度一度自视为“全球南方”的代表,但在金砖扩员与上合机制改革中,并未获得实际主导权,反而屡屡被边缘化。
2.jpeg
莫迪访问西安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印度选择在对华关系上进行调整。
2025年以来,印方先后恢复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推进中印直航谈判、重启边境脱离接触机制,还安排了包括防长、外长在内的多名高层人员接连访问中国,为莫迪访华打前站。
这种节奏清晰地表明,印度不想继续陷于与中国的对抗僵局,反而希望通过缓和关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这一系列信号,其实本质上也包含着对美国不满的隐性表达。
印度对美国的种种打压早已积怨颇深,但不敢正面反击,只能通过改善对华关系这种曲线手段向美国施加压力。
这也意味着,印度并不是倒向中国,而是在搞新的平衡战略:一方面缓解地缘孤立,另一方面也向华盛顿释放信号——印度有其他选择。
3.jpeg
中国国旗和印度国旗
与中国敢于斗争的对美态度相比,印度这种明显是左右横跳,暴露了它的局限。
中国在面对美国时,选择奉陪到底,因为中国有强大的体系能力与战略定力。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全球最强的制造业、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全球第二的GDP规模。
在经济战、科技战等多个议题上,中国都展现出长期博弈、坚决反制的能力。
而印度则恰恰相反——其工业体系依赖外部、高端制造难以自主、军工基础薄弱、对外贸易结构单一。
一旦对美关系恶化,印度很难调动全国资源与之对抗,反而容易陷入内部分裂与经济动荡。
所以莫迪这次上门也有求教的意思,学习一下中国如何反制美国的经验,虽然学到也做不到,但起码要让美国知道,印度是有反击美国的意愿的。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