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台湾回归后,21万台军如何处理?放心,毛主席1928年就给出了答案

KrystleMic · 前天 05:32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台湾回归了,21万台军的命运到底怎么安排?你说这事,有没有让人往心里一搁,晚上喝茶都得咂摸咂摸味。别觉得这是假问题,百年未有之变局嘛,总有人操这份心。其实,早在快一百年前,井冈山那点事儿里头,毛主席就已经把这道题提前交了答卷。
1.jpeg

讲起俘虏该怎么处置,你大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年轻台军兵的心气儿。台媒自己都蔫儿了,隔三差五爆出来什么兵役塞车呀,士兵刻字喊饿呀,“桃色新闻”还能断档?军营里的事儿,有时比偶像剧都曲折——只不过现实不是每个人都有主角剧本。你以为真枪都丢了还敢跟大陆硬杠?大势之下,打个招呼都怕是手心出汗。
说到底,真要是两岸归一,这21万男男女女何去何从,总得有人问一句“咱现在算啥”。别急,我们这一百年,中国军队对俘虏的老传统拿出来,哪怕现在听着,都让大伙心底踏实不少——“优待俘虏”。换成时下流行的说法,大概就是别怕丢了阵地就丢了命,迷失了阵营还能重新起步。
2.jpeg

时光倒转,1928年那个冬天,拿着国民党饷银的赣军扑进宁冈新城,对井冈山上那帮红军穷追不舍。毛主席赶了一宿山路就只盼着一件事——把人心拉回来。那时候的“优待俘虏”,还只是个打着手电筒去敌军营地喊话的本事。谭政同志亲自跟俘虏聊,教他们红军不要杀人放火,还真有人心动,把消息悄悄带回去劝自家兄弟一起放下枪。
你说简单,其实也危险。谁知道里头是不是有诈降的?干戈一收,枪声一停,有人偷偷流泪,也有人踢翻饭盆骂娘。刚开始红军小兵见了俘虏,拳头照样挥下去,心里那股子“你曾是仇人”的火儿也难按。毛主席看到这场景,当场拍板,明明白白写下规矩:不打不骂不饿着,对伤员包扎好,想走的送路费,想留的欢迎。
3.jpeg

说起来,最初推优待俘虏这章,很多红军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要是放他们走,转头又来打咱怎么办?”可偏偏有一回,红军里溜出来的俘虏回了对岸,没几天带着新兄弟又领着枪回来了。那年头,真心胜过条令,这才慢慢成了井冈山最扎实的传统。
红军吃了这份好处,转头又遇上新难题。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居然俘虏下来一对电台兵。大家原本半信半疑,结果人家王诤后来自己跟着红军干,最后当上无线电队长,靠着他搞定了一队队新兵。这里头的滋味,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就是——每一个投诚的人,都是被公平对待打动的。谁家儿郎愿意往绝路上走?
4.jpeg

战争走到后来,仗越打越大。可优待俘虏这套,反倒越发有章可循。抗日战争一爆发,中央就明说了,对日本兵,只要交枪认输,不但不杀,想干啥帮着安排。其实这话,隔着海峡也一样能听懂。后来八路军山沟里喊“缴枪不杀”,真被几个日兵听进去了。投降那一刻,喊话的八路军士兵估计自己都没底:鬼子真会信吗?偏偏人家扔了枪,鞠个躬就走出来。
感性的人看到这里多少有点触动:几个日本兵回了家,路上八路军还跟着送,眼泪哗哗地流;有些没回去的,后来反手杀掉自己日军官长,再跑回山沟继续跟八路军混。到最后,日军自己都承认,八路军优待俘虏这招,比枪炮还让人崩溃。
5.jpeg

细节里往往藏着气氛。八路军有时候干脆学楚汉战事,“四面楚歌”不够,还给日本兵唱“思乡曲”。想家这事儿,也不分东洋西洋。兵心散了,仗还怎么打?转到解放战争,更是把这套做到了极致。辽沈一仗打下来,俘虏直接顶了主力半边天。最终的结果?170多万原本要命相搏的国民党兵,成了新中国的建设者,那景象,除了史书,谁信得过?
再说回台湾。今天这21万台军,仔细看,大部分其实是“打一份工”,真为“台独”拼命的,撑死了也是极小数。岛内的军事训练,多少也是“混日子”的多些,真要打生打死的有几个?连自夸的将军都能把导弹命中率吹成210%——谁家数学课是语文老师教的吧?
6.jpeg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天光大亮,台湾归来,这21万人的走向会是什么?三个路口摆在那里:
一是大家心思透亮,认同这个家,共统一。能的,留下,编入新序列,不是人生就此翻篇,直接寻个新身份吧。二是顽固不化,真信了岛上那些“台独”口号的,那只好依法甄别。轻则思想再教育,重了,法律自然有说法。三是大多数既没野心,也没魔怔过,光想着“赶快回家过日子”,那发条遣散费就放你上路,生活还得继续——岛上,还是大陆,自己选。
7.jpeg

这些说来,出发点都一样:给人留路,给一口希望。记着,当年的红军没杀俘获新生,八路军优待让敌军掉眼泪,解放军大度变万兵为新民。历史一回头,输赢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唯独怎么对待倒下的人,成了老百姓念念不忘的良心账。
现在想想,你说那21万台军会不会担心自己的明天?其实我总觉得,他们要是真的静下心来看透,一个民族老早写好的规矩,或许比手里的枪杆子还要叫人安稳。倒不是让人真信“赢了不杀俘”,而是这份胸怀,这种软中带硬的坚决,才是真正能让岛上兄弟安静下来,重新接纳新生活的底气。
8.png

至于将来台湾如何治理,能不能照搬香港、澳门章法?大概未必,岛上那点亲情、历史和习惯,得慢慢磨合、慢慢长大,急不来的。只是,该宽的时候宽,该严的时候严,好人不用怕,坏人自有“雷池”在。谁也替不了谁的人生,但一份温和的安排,却能消融最好也最多的误解。
回头看看,那些曾经举过枪的,改扮了平民,送小孩上学,偶尔还能开两句玩笑“当年要不是那场仗,我现在也轮不到跟你们一起喝酒”。也许到那时,我们坐在旧书店喝茶、街头小吃摊闲侃,谈起21万台军的命运,不过也就是,往后岁月浩荡的一粒尘埃罢了。
9.png

所以,不是每个敌人都注定要做路人,更不是每段历史都只有胜负。优待、包容、化敌为友,也许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气派”里最打动人的底色。话到这儿,该翻篇了吧?但那一纸规矩,还在风里等着下一回的答案。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