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塞北小城凭借美食破圈出彩

金台资讯 · 14 小时前
一夜之间,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火”出了圈。
夏日的杭锦后旗体育公园内,人头攒动、车水马龙。“5·19中国旅游日”暨“陕坝味道”大型美食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幕,区区几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居然涌入十几万名游客,掀起全民美食文旅大热潮。
主会场外,也处处美食热。“周边好一点的酒店一房难求,很多饭店的美食早早就卖光了!”杭锦后旗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陈燕惊喜不已。
一场美食活动,让“陕坝味道”香飘万里,文体、旅游也在积极接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缘何是杭锦后旗?
5月17日19时,“陕坝味道”大型美食活动正式开幕,占地1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座无虚席,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将主会场围得水泄不通。随着演员王小利的现身,舞台边缘瞬间围着千余名观众。
“刘能、刘能、刘能……”一声声呼喊震耳欲聋,一阵阵掌声经久不息。
“听说电视剧《乡村爱情》里的‘刘能’要来参加活动,我们一大早就从陕西榆林动身,除了一睹明星的风采,还要好好品尝‘陕坝味道’。”游客王艳开心地说。
每年当地举办文旅活动时,都会邀请一些知名演员和歌手助阵,但从未像今年这般火爆。对此,陈燕解释道:“我们从4月底就开始宣传王小利要来演出,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活动当日的盛况看,百姓更喜欢接地气的演员。就像每年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备受欢迎,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启发。”
除了“明星效应”外,杭锦后旗自身优势也是吸引游客的“杀手锏”。“有好食材,才能做出好东西!”杭锦后旗人民政府副旗长王集民介绍,“多年来,我旗大力推进‘四控两化’(即控肥、控药、控膜、控水;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资源化),产地环境更净,产业化程度更强,农产品质量与农业生产效益更高,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基地等多项荣誉。”
据了解,1939年,绥远省政府西迁至陕坝镇时,带来多种美食,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陕坝味道”不仅是美食的集合,更是多种文化的融合;“陕坝味道”特色美食在食材和工艺上都有严格要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高质量的食材以及品牌打造,使得这些美食不仅在当地大受欢迎,还逐渐走向全国。
“陕坝味道”影响几何?
“杭锦后旗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北部,这里汇聚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套文化。”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所长阮持领说。
主会场外的“陕坝味道”品尝区,河套美酒、陕坝酿皮、肉焙子、糖麻叶、红腌菜……各种美食应有尽有,游人纷纷上前品尝,尽情享受一场浓郁醇香的味觉盛宴。
“我是专程来参加这次活动的,这里的美食特别棒,当地群众也非常热情,文艺节目也相当精彩。”从云南赶过来的游客吉哲成高兴地说。
为了让美食成为拉动该旗消费的新增长点,当地不断引导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全面提振,发展“美食+文化”特色产业。依托书香、酒香、麦香、乳香等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陕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并投资15亿元建设“陕坝味道”食品产业园,打造集体验、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陕坝味道”美食品鉴店,多措并举助力该旗的美食走向全国,飘香四方。
“刚进会场时,我被吓了一大跳,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参加活动,大家跟随歌手纵情放歌,还能品尝很多美食,简直太减压了!”陕坝镇居民汪巧枝开心不已。
一场美食活动,带火一个旗。各级媒体派出十余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并通过电视、新媒体现场直播。初步统计,活动直播期间累计受众近百万人次。
“美食+”如何持续创新?
“‘陕坝味道’不单单是一道道美食,我们要借此放大‘美食+’效应,努力释放文体旅发展潜力。”杭锦后旗委书记韩志业说。
5月18日19时许,记者信步进入一家肉焙子店。“肉焙子卖完了。”老板一边收拾厨房一边说。“这么早就没了?”面对记者询问,老板咧嘴一笑:“我这儿多年来都是回头客,平时都是晚上9点关门。这几天突然来了很多新面孔,买了肉焙子,也不在店里吃,说要赶去看文艺演出,生意是出奇得好!”
如何借势持续做好文旅文章,是韩志业现在思考的问题。他说,通过举办“陕坝味道”大型美食活动,促进了旅游,拉动了消费,活跃了经济。但也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人流变成游客?如何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近年来,巴彦淖尔举全市之力打造‘渡阴山’自驾游品牌线路,而我旗是‘渡阴山’的入口之一,我们聚力打造‘驻陕坝·渡阴山’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持续擦亮‘陕坝味道’金字招牌,让文化浸润美食,让美食赋能旅游,助力全旗经济再上新台阶。”韩志业说。(记者 薛来)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