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踏上飞往美国的专机,前往阿拉斯加与特朗普进行一场意义非凡的双边峰会。要知道前一天白宫突然取消了原本要安排泽连斯基“意外现身”的“鸿门宴”计划,欧洲的如意算盘当场落空。此前,他们试图将这场美俄会谈变成三边谈判,以此对普京施压。
白宫的决定不仅让欧洲吃瘪,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对俄的态度,正在发生根本转变。就在普京登机前几个小时,克宫紧急召开一场闭门高层会议。官方只透露这是为阿拉斯加峰会做准备,但俄罗斯媒体和外界舆论嗅出了不寻常的气息。
会议内容虽未公开,但从会后释放出的“亲美”信号来看,俄罗斯的对外战略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转向。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外承认,会议确实涉及乌克兰局势与美俄经贸合作。更具体的内容则讳莫如深,显然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某些不便公开的战略调整。普京在会上罕见表态,肯定美国“推动停火的真诚努力”,并暗示在进攻性战略武器控制方面可能作出让步。
这番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了俄罗斯国内强硬派的神经上,也让外界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谈,而可能是一次大国利益的重构。
俄军在乌东战场的最新推进或许是普京底气所在。据俄方媒体报道,俄军单日收复110平方公里区域,是近一年内的最大战果。战场上的突破,不仅增强了普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也迫使克宫重新评估继续消耗的代价。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白宫表态称会晤成功概率为75%,还明确表示如果谈不拢就继续制裁。但他也留了一手,说未来可能让泽连斯基加入三方会谈,为后续博弈留足空间。
峰会地点选在美军北极基地——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象征意味极强。这座基地曾是冷战时期的防空要塞,如今成了美军北极战略的桥头堡。特朗普曾亲自视察这里,称其为“美国在北极的第一道防线”。
普京此行,既是向美国低头示好,也是为俄罗斯未来赢得喘息机会。毕竟,长年制裁之下,俄罗斯经济已显疲态;而能源出口作为主要外汇来源,也遭受重创。据报道,俄方已准备以200万吨铝出口换取制裁解除,并提议与美联合开发西伯利亚铝矿和乌东锂矿。
能源合作,是这次会谈的核心。俄罗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油气资源,仅北极大陆架的油气当量就高达2400亿桶;而美国则掌握深海开采与LNG运输技术。两国若达成合作协议,将不仅重塑能源格局,更将撼动全球市场的定价权。
但这场合作的代价不小,尤其对中国而言,影响更为深远。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中国成为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但从2024年起,中国对俄石油采购出现明显调整,部分订单转向美国LNG与中东市场。
若美俄合作进一步加深,俄罗斯可能将更多资源转向美国与欧洲市场,中国在能源议价中的优势将受到挑战。而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也在2025年初再度升级,特朗普多次要求中国大规模采购美国石油、大豆等产品。能源博弈,已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战场。
欧洲同样处境尴尬。过去几年,欧洲试图摆脱对俄能源依赖,转而高价采购美LNG,推动本土替代计划。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计划成本高昂、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欧洲的能源需求。
若美俄合作重启,欧洲不仅面临再次依赖俄罗斯能源的风险,还将失去在全球能源议题上的主动权。更令欧洲焦虑的是,特朗普此次会谈未通知欧盟任何具体安排,德法等国高层虽然紧急与美国视频通话,但依然被排除在外。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甚至公开表示:“欧盟若不主动与俄罗斯对话,未来将在安全议程中被边缘化。”欧洲的声音,正被美俄合作的脚步渐渐淹没。
北极航道和资源开发,是另一大合作前沿。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逐渐成为新经济热土。美俄计划共同投资建设港口、输油管道,打造一条低成本的资源运输通道,横贯欧亚大陆。
俄罗斯通过中俄东线管道向中国输气的战略,也可能因北极项目而调整。若俄罗斯将更多资源转向北极航线,中国在谈判中可能被迫在价格、支付方式上作出妥协。
不仅如此,稀土合作也浮出水面。俄罗斯稀土储量居世界前列,成本低、可控性强。若与美国组建稀土供应体系,将直接冲击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战略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
普京在峰会前夕的克宫会议中明确提出,希望与美国就北极能源与稀土展开深度合作。他强调,“这不是对第三方的敌意”,但从中方角度看,事态发展已不容小觑。
特朗普则打着“经济互补”的旗号,为共和党背后的能源财团谋取更多利润。他清楚,美俄直接能源合作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压缩“中转国”的利润空间,让美国企业从中受益最大。
而在乌克兰问题上,真正的分歧仍未解决。特朗普提出的“领土交换”方案被泽连斯基坚决拒绝,欧洲更是强烈反对。但美国似乎在推动一个“冻结冲突”的思路,即不要求完全撤军,只要局势可控,就可恢复合作。
俄罗斯方面,则意图通过阶段性停火换取战略缓冲。克宫会议提出“分步走”策略:先让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再讨论后续安全安排。这样既回应了美国的政治需求,也保留了俄罗斯的领土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内对“亲美”立场并非铁板一块。强硬派担心让步会削弱国家主权,自由派则质疑与美国合作是否真能带来实际收益。普京此时作出战略转向,是出于对国际局势的深度研判。
美俄合作虽非终局,却标志着全球格局的又一次洗牌。俄罗斯一边对抗西方制裁,一边与美国谈合作,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多边关系中稳中求进,把握关键节点,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8月15日,阿拉斯加会议开始。外界不知这场峰会将谈出怎样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扇门背后正在发生的,是一场关乎全球未来的大博弈。这不仅是美俄关系的临界点,也是全球权力板块的重组起点。
在这场看似双边,实则牵动全球的大国较量中,俄罗斯不再是简单的挑战者,而是被现实推上谈判桌的博弈者。中国需要清醒看待这场变局,识大势、谋长远,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稳住脚跟,步步为营。
信息来源:
[1]白宫:特朗普希望用一切办法和平结束俄乌冲突 北晚在线
[2]赴美前夕,普京发声 人民日报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