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华说史 发表于 2025-7-8 17:31:25

美越达成协议后,越南对华出手,限制达5年,马来西亚也有新想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刚跟越南敲定一个新协议,关税、监管、转运商品、甚至特定商品的惩罚性政策统统安排上了。可还没等中国发声,越南突然对华钢铁动手,27.83%的反倾销税,一上来就是五年,精准打击中国出口的热轧卷钢。这波操作,是巧合,还是配合?



马来西亚也没闲着。不仅跟美国谈关税、谈芯片合作,甚至也悄悄对中国钢铁下手了。更劲爆的是,美国居然在考虑把马来西亚拉进“芯片出口管制名单”。这是谈合作,还是谈背刺?
这一连串操作背后,是美国在织新网,还是东南亚国家在“选边站”?中国的反制会不会更强硬?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算盘,真能打得响吗?
先说美越协议这事,它绝对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贸易文件。表面上,美国对越南维持20%的关税,越南对美国则是零关税,听着像平等互利。但重点在后头——凡是“借道越南”的商品,只要不是越南原产,一律加收40%的转运税。



我们都知道,这个“转运”说得好听,其实就是盯着中国来的。过去几年,不少中国企业为了绕开美方关税,把货先发到越南,再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出口美国。这回美国直接堵死这个口子,专门针对中国的“产业链出口替身计划”下重手了。
而越南为什么愿意配合?答案很现实。美国市场对越南太重要了,尤其是电子、纺织、家具这些出口大户,一遇上美方关税提高,越南经济立马吃紧。所以这次协议,看似让步,实则是越南“抱紧美国大腿”的一次重下注。
但这还没完。协议刚公布没几天,越南就突然宣布:对中国的热轧卷钢产品征收高达27.83%的反倾销税,执行期长达五年。这操作,时间点卡得太准,力度也太狠。



热轧卷钢是越南制造业的核心原材料。2024年,中国对越南出口这类钢材多达865万吨,占越南总进口量的74%。换句话说,它几乎是越南制造的“血液”。现在一刀切下去,越南企业自己也得疼。
那为什么还这么干?很简单,越南此举可以说是“投桃报李”,用对华关税的方式换取美方更多的信任和好处。
表面说的是“反倾销”,但我们都清楚,背后是政治权衡和地缘博弈。越南国内钢铁企业过去两年亏得很惨,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钢材价格更低、品质更稳定,抢了本地厂商的饭碗。现在借着美越协议的东风,越南顺势搞起“产业保护主义”,一箭双雕:既讨好了美国,也安抚了本国企业。



但这么干真的划算吗?短期看,越南确实拿到了一点筹码,但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个危险的游戏。越南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原材料,这么一搞,自己企业的成本线直接上升,接下来的订单压力不小。
而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商务部已经放了狠话,“坚决反制”。虽然目前还在评估中,但可以预见,对越反倾销调查、对关键原材料出口设限,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再把视线转向马来西亚,这是一个更微妙的玩家。
2025年6月,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就表态了,说要尽快完成对美关税谈判,言下之意就是要跟美国搞好关系。紧接着,马来西亚也对中国部分钢铁产品动手,宣布启动反倾销调查。

但马来西亚的算盘不止于此。7月初,彭博社披露了一个更刺激的消息——美国正在考虑把马来西亚纳入“芯片技术出口管制名单”。这对马来西亚来说,无疑是双刃剑。
一方面,它想通过对中国施压,向美国释放“友好信号”,争取技术投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如果真被拉进管制名单,它和中国之间那条半导体合作链就要受重创。这可不是谁都承受得起的。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虽然不小,但核心技术、设备、原材料很多还得靠中国。现在要“选边”,它就得在挣钱和站队之间做选择。而这个选择,注定谁都不会满意。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贸易动作,而是一整套围绕中国的“遏制链条”正在悄然成型。从美越协议开始,到越南关税落地,再到马来西亚的“技术摇摆”,美国正在用一个个双边协议,重塑整个亚太的贸易与工业分工格局。
这种打法,看似分散,其实更精准。美国不再指望WTO这种多边平台,而是靠一对一谈判,拿下一个是一个,专治中国供应链的“绕路战略”。
越南的热轧卷钢征税,伤的是中国,但同时也在割自己的肉。马来西亚的芯片管控谈判,可能换来美方的青睐,但也可能失去中方的市场与技术合作。这不是战略合作,而是“站错了就掉坑”的博弈场。



而中国该怎么应对?短期看,是时候启动反制机制了。比如对越南的反倾销调查、对马来西亚的稀土出口设限,甚至可以扩大RCEP框架内的贸易调节,拿规则反制这些“配合美国”的动作。
长期看,中国也必须加快“内循环”的构建,尤其在基础工业、核心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上,减少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依赖。一旦形成“你不卖我照样能造”的局面,那这些国家在站队前就得掂量掂量了。
还有一点,中国也不是没有朋友。像印尼、泰国,虽然也受到美方压力,但态度明显更谨慎。中国可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产业合作,用产业链与市场的吸引力打一场“反脱钩的持久战”。



回到这次事件本身,美越协议是美国封堵中国产业绕路的第一锤,越南对中国钢铁的征税,是第二锤,马来西亚的“芯片立场”可能是第三锤。
接下来,越南制造业如果负担不起高价钢材,订单流失怎么办?马来西亚芯片如果失去中国市场,转向印度能补上吗?一旦这些国家发现“站队美国”带来的不只是好处,还有代价,那这场游戏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中国的对策,不必急于出手,但必须精准出击。该反制的反制,该谈判的谈判,把主动权慢慢夺回来。



这场博弈刚刚开始,但局势已经明朗:美国想重构供应链、东南亚国家在试水立场,中国则要在夹缝中稳住节奏,打出自己的节奏感与规则感。
接下来,谁退一步,谁吃亏,就看谁的耐心更长,底气更足。这才是真正的“全球供应链战争”。
你怎么看越南和马来西亚的这波操作?是聪明的下注,还是危险的投机?中国接下来该怎么赢回主动权?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越达成协议后,越南对华出手,限制达5年,马来西亚也有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