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小昂 发表于 2025-7-8 18:01:29

“和统无望、武统乏力”?现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或许陷入两难境地


从1949年两岸分治到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统一台湾一直是国家的目标,也是老百姓的期盼。可如今的局面却让人有点迷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统无望、武统乏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好像真被逼到了一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一、和统无望:和平统一的路越来越窄

“和统”,就是和平统一,这是大陆一直以来对台湾问题的首选方案。可现实摆在眼前,和平统一的希望正在一点点变小。
这几十年来,台湾的政治环境变化太大了,尤其是民进党上台后,搞了一堆“去中国化”的操作。从学校课本到社会文化,再到政治宣传,都能看出“台独”的影子。现在台湾的年轻人,从小学的历史课本里学到的中国历史被删得七零八落,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台湾主体性”的内容。
2023年,台湾“国策研究院”搞了个民调,结果显示60%以上的台湾人觉得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在年轻人里,这个比例更高,80%都不觉得自己跟大陆有血脉联系。
民进党从1986年成立那天起,就把“台湾独立”写进了党纲。虽然碍于国际压力,他们不敢直接喊“独立”,但一直在偷偷摸摸搞“渐进式台独”。比如改教科书、推“正名运动”、取消孙中山的纪念活动,这些都是在割裂两岸的历史和文化纽带。

台湾问题从来不只是两岸的事,国际政治的博弈也掺和进来了。美国一直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这几年,美国对台湾的支持越来越明目张胆,不光卖武器,还在政治上给台湾站台。
以前,大陆想着用经济拉近两岸关系。2010年签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是想通过贸易优惠把两岸绑得更紧。可民进党上台后,对这个协议态度冷淡,甚至有废掉的意思。
过去台湾是大宗商品出口地,大陆很依赖它;现在大陆经济起来了,台湾的经济比重反而下降。2023年,大陆对台贸易顺差创了新高,台湾人反倒担心过度依赖大陆会丢了经济自主权。
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可台湾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越来越没感觉。他们更喜欢西方流行文化,对传统的东西不感兴趣。



二、武统乏力:武力统一风险太大

既然和统这么难,那武统呢?有人可能觉得,干脆打过去,强行统一得了。可真要动手,问题一点也不比和统少。
台湾海峡是个天然屏障,180公里宽,水深、天气都复杂,对登陆作战来说是个大麻烦。台湾这些年也建了一套挺强的防御体系,防空导弹、反舰导弹一大堆,还有地形优势。
再加上美国、日本的军事支持,2023年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里,有F-16V战斗机、爱国者导弹这些硬家伙。真打起来,大陆得面对的不只是台湾,还有可能牵扯到外部势力。
武力统一肯定是大仗,台湾可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台积电的芯片技术全世界都靠着。战争一开,这些工厂八成得废,全球供应链得乱套。
美国、日本可能会直接插手,看看俄罗斯打乌克兰之后的遭遇,国际制裁接连不断,中国要是武统台湾,估计也得面对类似的孤立,经济上会被卡脖子。

武统肯定会有平民伤亡,中国一直说要“和平崛起”,要是真动手,国际形象就毁了,道德制高点也丢了。所以,武力统一看着简单,实际上是困难重重。
三、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难选择

和统走不通,武统又太难,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到底怎么办?现在大陆的政策是“维持现状”,不主动挑事,但也不放弃统一。可这么拖下去,问题只会更棘手。台湾的“台独”势力会趁机坐大,国际支持台湾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多。
既然和统武统都不好使,那就得找新办法。比如“经济统一”,用经济手段让台湾离不开大陆。可现在台湾也在搞经济多元化,跟日本、东南亚国家走得近,想靠经济拉拢也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力,争取更多国家支持“一个中国”。现在还有少数国家跟台湾有“外交关系”,大陆可以用外交手段孤立台湾,压缩它的空间。官方交流断了,民间还能接着来。大陆可以多鼓励两岸老百姓互动,比如文化交流、旅游、教育合作,让台湾人多了解大陆,慢慢减少误解。
同时一边保持军事压力,震慑“台独”,一边在经济文化上推和平发展。这种“软硬兼施”的办法,可能是个平衡点,至少能稳住局面。
四、最后说两句

台湾问题太复杂,太敏感,和统武统都不好办,中国进了两难境地。但不管多难,统一是底线,也是民族的心愿。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和统无望、武统乏力”?现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或许陷入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