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突然带头,印尼火速跟进,美国这一招,中国防得住吗?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25年7月初,亚洲贸易版图骤然震动。先是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国与越南达成了一项重大贸易协议,将进口越南商品的关税从原本计划的46%大幅降至20%,同时要求越南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允许美国企业以零关税向越南销售产品。紧接着第二天,7月5日,柬埔寨政府也宣布与美国在关税谈判中达成协议,成为继越南之后第二个与美国“握手”的东南亚国家。这些消息来得迅猛,越南作为区域领头羊率先破局,柬埔寨火速跟进,仿佛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东南亚蔓延开来。美国这一连串动作,表面上打着“对等关税”的旗号,实则直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中国能否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暴中稳住阵脚?我们需要从细节中寻找答案。
越南(资料图)
越南的协议看似双赢,实则暗藏玄机。特朗普在7月4日的声明中强调,美国将对通过越南转运输美的其他国家商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这明显是针对中国商品“借道”越南进入美国市场的做法。2024年,美国自越南进口的商品总额超过1360亿美元,而对越南的出口额仅为130亿美元左右,贸易逆差高达123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和电气机械设备领域。越南以开放市场换取关税减让,表面上缓解了压力,但20%的关税依然远高于正常水平。这种安排迫使越南企业更依赖美国市场,却削弱了其作为中国供应链中转站的角色。协议文本尚未公布细节,但已引发连锁反应:东南亚制造商们开始担忧,美国这把“利剑”会不会砍向更多国家?
柬埔寨的快速跟进,揭示了美国战略的深意。7月5日,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助理代表萨拉·埃勒曼完成线上磋商,达成了联合声明草案。尽管具体关税税率不明,但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对柬埔寨征收49%的对等关税——这是东南亚地区的最高税率。柬埔寨2024年出口总额262亿美元,其中近40%销往美国,美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柬埔寨可能在协议中承诺扩大进口美国产品,以换取关税优惠,保护纺织业等支柱产业。这种让步凸显了小国的无奈:面对美国强势,柬埔寨不得不牺牲部分主权来缓冲经济冲击。与此同时,协议细节的模糊性埋下隐患,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导致柬埔寨产业链更易被美国资本主导,长远看或许得不偿失。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的“对等关税”策略,本质是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的一步棋。特朗普今年4月初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表面宣称公平贸易,实则瞄准了中国主导的供应链网络。越南和柬埔寨作为东南亚制造中心,长期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美国通过高额关税(如对转口商品征40%)迫使企业回流美国或寻找替代产地。这种做法不只针对贸易逆差——2024年美越逆差1230亿美元的数字令人咋舌——更在削弱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媒体指出,这招“分而治之”旨在孤立中国,让东南亚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越南的“带头”和柬埔寨的“跟进”,就像两颗棋子,被美国用来测试区域反应。如果更多国家如印尼卷入,贸易版图将彻底洗牌。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这一招无异于釜底抽薪。中国长期通过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口商品,规避美国关税。2024年数据显示,越南输美商品中许多是中国制成品,美方征40%转口关税后,中国供应链将遭重创。更严峻的是,越南和柬埔寨的协议可能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影响力——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国,但美国关税优惠会吸引企业转向美资合作。中国防得住吗?短期内,中国可强化内部市场或拓展非洲、拉美贸易伙伴,但美国策略精准打击了中国软肋:供应链外移。若印尼等其他国家效仿,中国将面临“包围圈”。不过,中国也有筹码:庞大内需和“一带一路”倡议可缓冲冲击,关键在于能否快速调整政策,防止多米诺效应蔓延。
越南(资料图)
贸易战的涟漪已扩散至全球,各国需警惕美国单边主义风险。越南和柬埔寨的协议显示,美国不在乎盟友利益,只追求自身优势。例如,柬埔寨虽达成协议,但49%的潜在关税阴影未散,企业回流美国可能打击当地就业。这种零和博弈将推高全球通胀,消费者最终买单。历史教训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伤及无辜——东南亚工人可能成为最大受害者。
贸易格局瞬息万变,这场较量远未结束——防不防得住,答案或许在行动而非口号中。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