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痛了?沉默七天后,菲律宾召见中国大使,马科斯希望取消制裁
据光明网消息,7月8日,菲律宾外交部正式召见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为前参议员托伦蒂诺遭遇的中方制裁发出抗议。这场迟来的外交交锋,将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深层矛盾骤然推至台前。时光倒回至7月1日,中国外交部一纸声明震动马尼拉:因托伦蒂诺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中方决定对其采取制裁措施,禁止其入境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这并非一次孤立行动。回溯其政治轨迹,这位前参议员正是菲国内《海洋区域法》的关键推手——该法将十年前那个中国缺席、西方操控下的非法“南海仲裁”结果,堂而皇之地塞进了菲律宾国内法律体系。
托伦蒂诺(资料图)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向菲律宾外交部通报中方制裁菲前参议员托伦蒂诺有关决定,强调一段时间以来,菲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已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
面对这份7月8日由黄溪连大使正式通报菲外交部的制裁决定,马尼拉的回应透着矛盾与虚弱。一方面,菲方不得不承认中国实施制裁是其“自身法律权限”;另一方面,却搬出“民主国家言论自由”的盾牌,辩称制裁与“中菲相互尊重惯例不符”。这种既要面子又露怯态的双簧戏,恰恰暴露了其外交困境——明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却妄图以“言论自由”的漂亮外衣蒙混过关。
托伦蒂诺(资料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托伦蒂诺之流的政治冒险绝非孤例,其背后是南海风高浪急的地缘博弈。美日澳的联合军演已在南海“常态化”,英法战舰也不时现身搅局。西方以“自由航行”之名行战略围堵之实,菲律宾某些政客则甘当棋子,企图借域外之力将非法仲裁转化为政治筹码,最终却让国家利益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中国选择此刻亮剑,传递的是清晰信号:损害中国主权安全者,必付出代价。这份制裁如同一面照妖镜,既照见托伦蒂诺之流为一己政治私利裹挟国家政策的短视,也映出马科斯政府在外交平衡木上的踉跄身影——既想对国内强硬派交代,又深知挑衅中国得不偿失。
马科斯(资料图)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菲方召见中国大使的同时,解放军山东舰与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深入西太平洋第二岛链成功会师,055万吨大驱远巡澳大利亚海域。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实力与意志,已非十年前南海仲裁闹剧时可比。菲方若执迷不悟,最终只会如退潮后的裸泳者,在区域政治的海滩上狼狈不堪。
托伦蒂诺的签证禁令看似仅针对一人,实则是刺向菲律宾政坛投机者的警示刃。马科斯政府若真有智慧,就应看清:所谓“言论自由”不过是政治碰瓷的遮羞布,真正攸关国家命运的,是摆脱域外操弄,回归与中国对话协商的正道。当制裁的警钟已然敲响,是选择在对抗中沉沦,还是在理性中重生?菲律宾的答案,将决定南海波涛的下一章走向。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