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万!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有大动作
7月8日北海铁山港搞了场大阵仗,3000多万尾鱼虾蟹苗哗啦啦倒进海里。港口扩建毁掉的生态,真能靠撒苗子补回来?
听着挺环保,细琢磨有点悬。
港口公司说得漂亮,工程生态两手抓。
可查查背景就发现,这批苗种是去年8月工程招标时就定下的"生态补偿",说白了是法律规定的必做题。现在项目都快投产了才放流,更像是补作业。更关键的是,这类增殖放流实际效果争议不小。参考其他港口数据,人工放流苗种野外存活率普遍低于30%,北海这次投放的真鲷、紫红笛鲷都是高价值鱼种,别最后便宜了渔民渔网。
放流区域选址也值得推敲。马氏珠母贝投放在白龙珠池——这地方本就是北海珍珠养殖核心区,企业自家养殖区倒先"蹭"上生态补偿了。再看投放的方格星虫,这玩意儿主要生活在滩涂,而铁山港西港区近两年新建的10万吨级泊位正在加速深水化,滩涂面积压缩多少?补的赶不上毁的。
当然比完全没行动强。港口去年10月刚通过验收的两个10万吨泊位,今年三季度要投产的四个新泊位,吞吐量蹭蹭涨。但生态账不是简单加减法。三千万尾苗听着唬人,能不能重建被挖泥船搅碎的海底生态链?得打个问号。希望后续真能像他们说的,公布个科学监测报告,别让鱼苗变面子工程。
说白了,港口要发展,生态要补偿,天经地义。但别把"撒苗子"当万能药。看看人家钦州港同期项目,配套建了人工鱼礁区才实在。北海这波操作,诚意有,智慧还得再充值。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