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易得 态度难求!杨瀚森逆袭背后,周琦林葳该反思什么?
CBA得分王居然没人要?这事真有点魔幻。
2025年6月底NBA选秀结果出来,20岁的杨瀚森在生日当天被开拓者首轮16顺位摘走,成了姚明、易建联之后第三人。
可另一边,刚拿了CBA本土得分王的林葳,别说首轮了,次轮都彻底落选,现场都没去。
导火索是国家队主帅郭士强早把他踢出集训名单,理由很直白:防守漏洞,态度拉胯。
NBA球探报告跟郭士强说的一模一样,数据泡沫骗不了人。
林葳场均20+的数据在CBA确实唬人。
但翻开技术细节就露馅了。
NBA球探私下吐槽他防守效率值低得离谱,协防意识几乎为零。
进攻端更致命——三分命中率刚过三成,真实命中率在CBA后卫里都排不进前二十。
所谓“得分王”全靠无限开火权堆出来的,每得1分要消耗1.3次出手,这效率放到NBA发展联盟都够呛。
杨瀚森能被看中恰恰证明现代篮球的逻辑:2米16的大个子能策应、能护框,这种稀缺天赋比刷分小后卫值钱太多。
夏季联赛救不了本质缺陷。
经纪团队放话要争取机会,但现实很骨感。
过去五年通过夏季联赛拿到NBA合同的国际球员不到8%,亚洲球员更是凤毛麟角。
林葳这种持球型打法在NBA一抓一大把,球队凭什么赌个防守漏勺?
郭士强选人标准其实很职业化——国家队要的是周琦这种能换防五个位置的现代型球员,或者张镇麟这种3D前锋。
林葳单打独斗的风格在FIBA赛场都是双刃剑,更别说NBA。
球迷吵翻天本质是篮球认知的代沟。
老派思维总觉得得分王等于巨星,可现代篮球早把“高效得分+防守价值”刻进DNA了。
CBA数据含水量有多大?
上赛季三分命中率38%的球员,到世界杯直接跌到28%。
林葳落选给所有青训提了个醒:别再培养数据刷子了,防守脚步和投篮效率才是硬通货。
夏季联赛就算去了,要是还抱着CBA那套打法,三个月后照样得拎包回国。
这事最扎心的是撕开了国内联赛的虚假繁荣。
得分王头衔听着光鲜,出了国门连张NBA板凳票都换不来。
杨瀚森的逆袭和林葳的尴尬,活脱脱是中国篮球两种发展路径的对照实验。
想要真正接轨国际?
先把“得分=牛逼”这种老黄历扔进垃圾桶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