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乌托邦 发表于 2025-7-12 14:15:35

2008年汶川地震,唯一零伤亡的校长叶志平

文/时光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课堂突然剧烈摇晃。
孩子们惊恐抬头时,老师的声音斩断慌乱:“趴下!抓牢桌腿!”
11秒后,震动稍歇,教室门已被老师踹开:
“前四排前门!后四排后门!按路线跑!”
96秒后。
八栋开裂的教学楼环绕的操场上,2300余名师生如往常演习般列队站立。
清点完毕,声浪穿透烟尘:“报告校长!全校师生无一伤亡!”
匆匆赶回的校长叶志平跌坐在地,泪如雨下——十年加固危楼,三年疏散演练,在这一刻凝成重生的奇迹。
而这位缔造者,三年前曾被家长讥为“不务正业的傻子”。

01
1978年,物理教师叶志平踏入桑枣中学时,一座灰扑扑的实验楼刺痛了他的眼。这座80年代由非正规施工队建造的楼房,栏杆松垮如醉汉,楼板缝隙塞满水泥袋,22根承重柱纤细得令人心惊。
当1995年他接任校长时,这栋无人敢验收的危楼已默默吞噬了十年光阴。
“孩子们的安全是天!”
上任首日,他攥着检测报告冲进教育局。
财政吃紧的县城挤不出大笔资金,他开启长达十年的“化缘”:
寒暑假蹲守教育局,磨来一笔笔“修补费”
亲自设计加固方案:凿开楼板灌注混凝土,将承重柱从37厘米加粗至50厘米
为省费用,带着物理老师重布全校电路
质疑声如影随形。
“教学楼空着不招生,修它干啥?”
“校长怕不是要吃工程回扣?”
叶志平只沉默地举起铁锤,亲手敲掉最后一块松动的墙砖。
当40万元投入换来坚固校舍时,师生们发现,这位“包工头校长”的手掌早已磨出血茧。

02
2003年,一纸“加强校园安全演练”的通知落到叶志平案头。
当其他学校敷衍了事时,他连夜伏案,画出一张精密如钟表的疏散路线图。
2005年春,刺耳的警报首次撕裂课堂。
“低楼层快跑!高楼层缓行!”
“楼梯拐角教师就位!”
孩子们嬉笑着涌向操场,老师们却眉头紧锁:
每月演习打乱教学节奏,初三教师痛心疾首:“冲刺中考的时间浪费在跑跳上!”
家长电话轰炸:“天天练逃命,我娃成绩滑坡你负责?”
连教育局领导都暗示:“叶校长,安全重要,升学率更重要啊!”
面对汹涌反对,叶志平在教师会上拍案而起:
“一个孩子在学校只是两千分之一,在家里却是百分之百!”
他给每个细节注入科学考量:前四排走前门防拥堵,楼梯拐角设教师防踩踏,甚至精确计算不同楼层学生的步速差。
三年间,疏散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3分钟,再到1分36秒。
谁也没想到,这套被嘲为“叶氏逃跑术”的方案,即将在惊天浩劫中保住了2300余生命。

03
2008年5月12日,绵阳街头。
叶志平刚采购完食堂食材,大地突然如浪翻滚。
他死死抓住车门,目光投向桑枣方向——那座加固过的实验楼里,700多名师生正在上课。
此刻桑枣中学的教室中,地震波掀翻课桌的刹那,所有教师条件反射般喊出演习口令。
五年级三班的王琴老师用身体抵住摇晃的前门,嘶声催促:
“别抱头了!按路线跑!”
三楼楼梯转角处,班主任李华一把拽起摔倒的学生:“快抓住我腰带!”
当叶志平驱车冲破一路废墟奔回校园时,时间凝固了:
八栋开裂的教学楼如伤痕累累的巨人屹立不倒
2300余名师生齐整列队操场
总务主任哽咽着奔来:“校长,咱们的人全在!一个都没少!”
人群爆发出哭喊:“叶校长!”
他瘫坐在地,任泪水冲刷满面尘土。
96秒,2300条生命——十年坚持终于在此刻得到了回报。

04
震后操场,叶志平嗓音嘶哑却掷地有声:
“党员教师跟我搭帐篷!女生负责分发物资!”
红砖支起大锅,井水煮出米粥,科技部捐赠的帐篷里飘起纯净水甘甜的气息。
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距离中考仅剩月余,废墟旁的活动板房前立起倒计时牌。
叶志平带着教师跑遍安县乡镇,在残垣断壁间建起12个校外辅导站。
当他把复习题递到初三学生张伟手中时,少年父亲“扑通”跪地:“您救了娃的命,还要托起他的前程啊!”
捷报随盛夏而至:桑枣中学中考全县夺魁。
记者蜂拥采访“最牛校长”,叶志平却躲进工地,戴着安全帽紧盯新校建设:“走廊再加宽30厘米!外墙大理石每块钉四颗钢钉!”
新校园设计图上,他反复勾画空地面积:“这里要够全体师生避险”。

05
2011年6月,连续工作36小时的叶志平倒在重建工地。
“让我睡两小时就好……”
成为他最后的呢喃。
六天后,华西医院走廊挤满白衣师生,曾经的“问题学生”刘强捧着全县物理竞赛奖状恸哭:“校长!您看到了吗?”
追悼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悼文被泪水浸透:“他尽到了校长的责任,对得起‘认真负责’四字。”
当年被他从危楼背出的老教师杨斌,颤抖着抚过灵柩:“您修的墙撑过8级地震,怎么自己先塌了啊……”
桑枣中学的每场疏散演习依旧精确到秒。
演练毕,师生总会望向校史馆——玻璃柜里陈列着叶志平的安全手册,泛黄纸页上字迹如凿:
“让逃生本能融入血液,让责任高于一切。”

06
汶川地震纪念馆内,桑枣中学的1分36秒计时器永远闪烁。
叶志平57载人生如一颗铆钉——以责任加固生命,以演练锻造希望。
当安全教育成为今日中国的必修课,他的生命已化作绵延山脉:在云南鲁甸地震中效仿“桑枣模式”零伤亡的村小,在日本NHK拍摄的防灾纪录片里响起的汉语解说词,更在每年5月12日操场上如浪奔涌的少年身影间。
这位总念叨“我不牛,但要做牛”的校长不曾知道:真正的“牛”,是低头深耕一片名叫生命的土地,直至自己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文/时光机
2025年7月4日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年汶川地震,唯一零伤亡的校长叶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