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沙特阿拉伯
“沙特?就是那个遍地石油、土豪遍地的国家吧!”每次和朋友聊起沙特阿拉伯,大家的反应总是出奇地一致——黄金、跑车、白袍土豪、还有取之不尽的石油。但对于这片神秘土地,最让我震惊的却是另一件事:这个面积相当于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三国之和的225万平方公里大国,居然没有一条天然河流!
图片来自于星球研究所
如果站在利雅得的高楼上眺望无垠沙漠,你便会明白了什么叫“水贵如金”——在这里,一桶纯净水卖10元人民币,而95号汽油每升才0.75元人民币,这便是沙特“水比油贵”的真实写照。
沙特的地理条件堪称“地狱模式”:全国90%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北有大内夫得沙漠,南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的鲁卜哈利沙漠。
沙特全国90%的土地被沙漠覆盖
夏季气温轻松突破5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稀少的雨水要么被滚烫的沙地瞬间吞噬,要么在高温下迅速蒸发,根本来不及形成地表径流。地理学家们因此给了沙特一个特殊称号——“无流国”。
但更让我惊讶的是,就是在这片水贵如金的土地上,沙特人却过着“挥水如土”的生活。2016年的数据显示,沙特人均日用水量高达271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没有河流,沙特人如何解决用水问题?
第一招:向远古“借水”
沙特地下竟埋藏着距今2万多年前冰川期留下的 “化石水”。上世纪80年代,沙特投入100亿美元实施“沙漠小麦计划”,在沙漠中打出无数深井,硬是让不毛之地变成了小麦出口国!当我看到卫星图上那些沙漠中的绿色圆形农田时,不禁感叹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好景不长,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沙特不得不在2016年完全停止了小麦种植。
第二招:海水淡化
沙特三面环海的海岸线总长超过5000公里。利用石油财富,沙特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帝国——拥有40座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超过500万立方米,满足全国50%以上的饮用水需求。最大的朱拜勒淡化厂日产淡水150万立方米,相当于600个奥运会泳池的水量!连接朱拜勒和利雅得的输水管道长达450公里,堪称现代版的“沙漠水渠”。
有趣的是,中国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2年,中国电建建设的拉比格三期海水淡化项目提前投产,日供水量达60万立方米,能耗还比传统方法降低了30%。
第三招:与天争雨
沙特在全国修建了200多座水坝,专门捕捉稀少的雨水。虽然这些水坝只能满足全国10%的用水需求,但在沙漠中,每一滴水都弥足珍贵。
在参观中沙联合考古的塞林港遗址时,考古队员告诉我一个有趣发现:通过无人机航拍,他们在遗址东侧发现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遗迹,这解释了为何古人会选择在此建港——即使在无河之国,人类祖先依然本能地追逐着水的踪迹。
这种“逆天改命”当然代价高昂。
沙特每年在水资源上的支出高达约25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3%。
海水淡化曾被称为 “用油换水”的奢侈游戏。但随着技术进步,沙特开始转向新能源淡化,位于东北部的AlKhafji淡化厂利用太阳能每天生产9万立方米淡水,大幅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图片来自于星球研究所
更雄心勃勃的是沙特正在开发的“Line City”计划——一座横跨170公里的未来城市,所有用水将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并实现100%废水回收利用。当我看到这个项目的概念图时,感觉像是走进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不过目前报道很可能是烂尾了。
小编小结:在这个没有一条天然河流的国度,人类用智慧在沙漠中书写着最壮观的生存史诗。也许正如沙特国名的本意——“幸福的沙漠”所预示的那样,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