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放话:俄乌战争不停,俄罗斯将成历史?论据靠谱吗?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专家的观点往往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法国军事专家让-皮埃尔·莫里尼翁,这位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俄罗斯/欧亚中心深耕30多年的高级研究员,就因一句惊人之语引发全球热议。2023年6月,在IFRI的研讨会上,他直言“俄乌战争如果继续打下去,俄国将不复存在” ,瞬间成为国际媒体焦点,也让人们对俄乌战争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有了更多思考。#俄乌真不打算和谈了吗#
莫里尼翁可不是无名之辈,1960年出生于巴黎的他,家庭优渥,从小就对历史和国际事务兴趣浓厚。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后,他投身法国国防部,密切关注苏联军事动向。冷战末期,他参与众多北约东扩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策研究,撰写的报告为法国政府提供重要参考。1999年加入IFRI后,他更是专注于俄罗斯军事改革和地缘政治,《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困境》这一论文,在学术圈被广泛引用,足见其学术造诣。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那场改变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战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战争,全世界为之震惊。本想速战速决的俄罗斯,没想到遭遇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加上西方的大力支持,这场战争陷入持久战,双方损失惨重。莫里尼翁将目光聚焦俄罗斯,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从经济角度来看,俄罗斯经济结构长期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能源出口占外汇收入的绝大部分。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迅速采取制裁措施,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将其踢出国际金融系统SWIFT,限制能源出口。这一系列操作如同致命一击,让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俄罗斯GDP下降约4%,2023年仍在下滑,俄罗斯央行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在2023年超过20%,卢布汇率波动剧烈。民众生活成本急剧上升,物价飞涨,进口商品稀缺,经济陷入困境。战争每天消耗大量资金,制裁又使收入锐减,财政入不敷出。就像苏联打阿富汗,长期战争拖垮经济,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如今俄罗斯也面临相似困境。而且,俄罗斯传统盟友在经济合作上也有所保留,中国和印度虽仍购买油气,但大幅压价,且中国明确表示不卷入战争,给予实质性支持有限,国际孤立加剧了俄罗斯经济困境。
军事上,俄罗斯军队初期气势汹汹,但很快暴露出诸多问题。基辅久攻不下,顿巴斯推进缓慢,北约为乌克兰提供大量先进武器,如标枪反坦克导弹、海马斯火箭炮、F - 16战机等,逐渐磨平俄罗斯的装备优势。据乌克兰军方2022年11月数据,俄罗斯损失8万多士兵、2800辆坦克和1500架无人机,虽数据或有水分,但后勤跟不上、士气低迷是不争事实。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改革进展不佳,老旧装备多,新装备生产不足,西方制裁切断高科技进口,芯片短缺使军事发展举步维艰。战争成本高昂,军费投入不断增加,效果却越来越差,莫里尼翁预测,若2025年战争仍未结束,俄罗斯军队战斗力可能会彻底耗尽。
经济和军事压力之外,俄罗斯国内社会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作为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占人口20%以上,历史上车臣、鞑靼斯坦等地就有独立倾向,苏联解体后靠强硬手段暂时压制。莫里尼翁认为,战争失败可能引发这些地区再次动荡。比如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虽表面支持普京,但2022年曾公开抱怨中央政策,流露出不满情绪。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斯坦和巴什科尔托斯坦等地,民族主义情绪也在战争影响下逐渐发酵。经济下滑导致中央对地方财政支持减少,进一步激化矛盾。2024年俄罗斯经济衰退加剧,失业率飙升至10%,莫斯科街头商店缺货,面包价格翻倍,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抗议活动虽被镇压,但社会矛盾已十分尖锐。
莫里尼翁常以苏联解体为鉴,苏联在阿富汗的十年战争,导致经济崩溃、民族矛盾爆发,最终国家分裂。如今俄罗斯面临经济依赖单一、军事冒险受挫、内部不稳定等问题,与苏联解体前状况相似。他还引用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 “如果特别军事行动失败,国家将被撕裂,不复存在”,表明俄罗斯高层也意识到潜在风险。国际上,北约和欧盟全力支持乌克兰,俄罗斯盟友中国和印度与俄保持一定距离,使其陷入外交孤立。
俄乌战争打到2024年,莫里尼翁的警告似乎开始应验。俄罗斯经济衰退严重,GDP再跌6%,战场上乌克兰反攻收复部分失地。2025年初,普京政府内部分裂加剧,普京因健康原因辞职,新政府上台后与乌克兰签订停火协议,撤出东部地区,西方适度放松制裁。然而,车臣、鞑靼斯坦等地仍在闹自治,民族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莫里尼翁在《俄乌战争:一个帝国的终结》中指出,俄罗斯若不想分崩离析,必须进行深刻改革。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莫里尼翁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他过于悲观,俄罗斯资源丰富,政治控制力强,短期内分裂风险不大。但莫里尼翁反驳称,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和军事崩溃往往会导致国家走向危险边缘,苏联解体就是最好例证。
俄乌战争使俄罗斯伤筋动骨,莫里尼翁的观点虽令人震惊,但逻辑清晰,经济、军事、社会问题交织,确实可能让俄罗斯难以承受。然而,俄罗斯作为大国,底蕴深厚,未来如何应对挑战、能否避免“不复存在”的命运,仍有待观察。这场战争也为世界敲响警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战争的代价远超想象,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慎重对待军事冲突,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