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量换数量:20%关键材料需要进口,俄罗斯苏35S产能为何不减?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根据《防务博客》网站的有关报道,尽管在供应链上面临种种困难,但截止今年7月初,俄罗斯空天军已经接到了厂家交付的3批苏-35S战斗机,显示出俄在先进战斗机生产方面仍有比较强的韧性。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俄罗斯厂家正在“用质量换数量”,这无疑是在消耗俄军的战争潜力。
▲苏-35S
苏-35S是俄罗斯空天军的主力机型之一,它的产量如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俄队的战斗力。2022年以后,受到战争影响,俄罗斯遭遇了全球供应链封锁和经济制裁。2022年当年的苏-35产量只有7架,3架在当年9月交付,4架在当年12月交付。到了2023年,加加林制造厂总共生产了10架苏-35,同样分数个批次向军队交付。2024年,俄罗斯总共进行了4批次的苏-35交付。看似数量很大,实际一个批次的交付数量只有2~3架,总共也只有8到12架左右。截止到今年6月底的半年期间,俄罗斯再次交付了3批,但每一批2~3架,总共交付了7架。
尽管如此,对比过去几年同样处在战争之下的情况,苏-35的产量的确在稳步提升。尤其今年半年,就完成了2022年一年才能完成的产能,的确是有进步的。
▲苏-35S
苏-35S的产能如何,就看跟谁比了。放在中国这边儿,这样的产能实在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地方。但放眼全球,这个成绩也算是比较亮眼。
然而,根据公开信息,俄罗斯苏-35战斗机虽然号称拥有极高的国产化率,但仍有20%的关键零部件和产品,需要从外国进口。在面临极大外部封锁压力的情况下,有1/5的零件无法轻易得到,那么按照常理来说,苏-35战斗机的产能应该直线下降才对,为什么还能不降反升呢?这就要看俄罗斯采取的应对措施了。苏-35目前在俄罗斯境内有两个主要的制造厂,一个是伊尔库兹克,另一个是共青城加加林。自从2008年首飞以来,苏-35各型号大约被生产了200余架。其中最大的用户就是俄罗斯空天军自己——截至2022年9月,俄政府分3份合同总共购买了128架。开战后又追加了不到40架的订单,总采购量在160架左右。
▲苏-35S
出口方面,2015年中俄签订合同购买了24架,在2024年年末所有战机已全部交付完毕。实话实说,本来苏-35的生产线多年来都已经接不到订单了,日后大概率只能靠吃供应配件的钱存活。要不是俄空天军在战争中损失了10余架,这两个厂房可能真就没什么活儿可干。
苏-35依靠俄罗斯的700多架企业提供零部件,40多架订单,暂时是保住了这些企业能吃上一口饭。但是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原本可以通过外部进口获得的一些重要设备,现在全部拿不到了,或者说不容易拿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保证订单顺利完成呢?举个例子来说,OLS-35光电系统是苏-35S上最关键的一个零部件。它集成了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目标指示器、电视摄像机等各种设备于一体,兼具红外搜索与跟踪、目标探测与识别以及精准瞄准功能。对典型4代战斗机的迎头探测距离大约有50公里,尾椎探测距离为90公里。实际作用距离,需要取决于目标的红外特征和当时的环境条件。
▲OLS-35
但其中很多设备都是外国进口的,比如红外传感器使用的是法国泰雷兹公司的产品。现在法国已经给俄罗斯断了货,这部分产品已经买不到了。另外,苏-35的机身、起落架等一些重要承力结构件上所需要的钛合金整件材料,主要进口自日本东丽。就连苏-35战斗机上使用的大部分雷达芯片,其实也同样来自于国外。这些零部件,大约占生产苏-35所需要全部零件的20%。那么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俄罗斯就彻底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了吗?其实根本没有。
就这么两三年的时间,别说是搞研发了,就算是研发成功,建立生产线,恐怕都来不及。所以俄罗斯的做法相当的简单粗暴,好的东西用不了,那我就用更差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产品降级”。
▲苏-35的OLS-35
俄罗斯使用了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划拨必要的资金,来建立替代产品生产线。比如2023年俄罗斯就划拨了大约300亿卢布的资金,加强钛合金配料的研发和生产。当时,俄罗斯还从中国引进了一批钛合金的加工锻造技术以及设备。2024年以后,相关厂家已经投产,让俄罗斯对外国航空钛材料和部件的需求,降低了50%以上。
第二就是替代性的设备,比如原本要用到法国系统的,就用俄罗斯自己生产的。虽然差是差了点儿,性能也不太行,但好歹有比没有强。有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部件或者材料,比如需要使用复合材料的地方,那么直接用铝合金来替代,主打的就是一个能不用就不用,能减配就减配。芯片这边,因为俄罗斯自己的产业水平太差,所以只能靠印度当中间商,向全球搜罗,通过黑市购买。这般操作的结果,就是让苏-35战斗机的性能受到的一些影响,空重质量甚至都增加了好几吨。虽然对性能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好歹保住了产量,也算是能将就住。
▲苏-35
不过谁都看得出来,这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解决一时半会儿的问题。不过对于俄罗斯来说,长远性的问题,现在也实在没办法考虑。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也难怪之前埃及会退货了——现在俄罗斯自己用的苏-35都性能降级了,出口给埃及的,那岂不是要更差一些?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