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23124 发表于 7 天前

曾经与越南对抗中国,如今铁了心跟着中国走,老挝都经历些什么

东南亚每每被提起,泰国的开放、菲律宾的喧嚣,总能引来网友热评。但把地图摊开,有哪个国家能静悄悄地潜进你的记忆?老挝。连许多旅行爱好者都承认,提起老挝,除了湄公河,就是沉默和贫困。这种低调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整整几十年,世界强权博弈,老挝仿佛只剩下“被动接招”。有人说它寄人篱下,也有人说它懂得审时度势。谁也没法一下子说清楚。

历史场景一幕幕浮现,1930年代,法国殖民者挥舞皮鞭,老挝人背井离乡苦役。上世纪70年代,美军B-52狂轰乱炸,越南战场边缘处,老挝成了炮火夹缝下的牺牲品。1975年,革命成功,人民民主共和国喊出的独立口号,还没在国际上回响,就被越南的新霸权锁死咽喉。对面中国虎视眈眈,大国在下棋,老挝只能在夹缝里小心翼翼地喘息。
1975年后,越南横扫中南半岛,老挝被拖进越南阵营。风声鹤唳、外交扭曲,传统世仇变成“革命同志”,一纸协议生不出安全感。越共派顾问渗透所有系统,“风向”只能朝河内。老挝高层里,谁敢提跟中国走近,就是“分裂分子”,立马被架空。那么宗主国真的护得住弱小盟友?1979年,越南怂恿老挝在对华宣传中“亮剑”,翻天覆地的反华浪潮,持续整整十年。中国官媒当时冷眼旁观,甚至有分析断言,这是老挝“低水平从属的悲哀”。

转折点很快到来。1980年代末,苏联东欧崩塌,越南自顾不暇。老挝眼看经济快要崩盘,终于有了“转身”的念头。1991年,中老正式建交,经济援助、基础设施、无偿投资雪片般砸下来。短短20年,老挝全国修了7万多公里公路,中国企业成了主力军。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昆明直达万象,旅客争相拍照,点赞“天堑变通途”!
中国“出手就是大手笔”并非空话。2010年至今,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超百亿美元。在琅勃拉邦机场,三分之一的航班都是中国企业“买单”;万象城区,各式中文招牌招摇过市。“不夸张地说,”一位拉萨到万象的背包客发帖,“在哪里都能找到中餐馆,吃到包子油条”。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老挝GDP中超16%来自中国援建项目和联营企业。老挝财政部官员私下感慨,这些年敢跟中国叫板的邻国,现在倒羡慕老挝搭上快车!

当然,风头并非一直这么顺。背后,越南的影响力并未彻底消散。外部势力一有机会搅局,老挝国内政坛和街头总免不了起波澜。2018年,老挝水电站溃坝,国际指责声浪四起,谁出面救场?还是中国大型国企派出应急队——救援、重建、谈判,一个都不少。越南媒体那时冷嘲热讽,“小国被经济捆绑,主权何在”?但现实是,2022年,越南对老挝的出口仅占其进口总额的10%,中国则高达41%。经济绑得有点紧,话语权还真就变了。
普通老挝人怎么想?街头摊主嘴里多半说,“中国人来得勤,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但也有年轻人抱怨,“外来投资太猛,本地工资没涨多少”。网络上偶有质疑,言辞激烈却未掀大浪。值得玩味的是,老挝政府每年首脑交接,都会有人在中老边境自拍留念,“我们和中国到底是朋友还是老板?”与之对应的,是越南政要重新在国际会议上强调“传统友谊”,但实打实资金却少得可怜。

变局其实早有预兆。很多研究员发现,2000年后,老挝国际组织排名不断提升,外交权重水涨船高。东盟多边谈判,每逢“华盛顿还是北京”的难题,老挝几乎铁定跟着中国表态。2023年湄公河经济合作会现场,老外交部长和中方代表热烈拥抱,世界媒体直呼“老挝揽入中国怀抱”。有评论故作惊讶:“老挝改变站队速度太快,得了什么好处?”无一不是关注背后的实际利益分配。
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趋势很清晰,谁能给老挝带来发展,谁才是可靠盟友。历史曾让老挝徘徊在迷雾中,现实已经让选择变得异常明了。中国的基础设施,越南的传统情谊,谁更能帮老挝喘一口气,大街小巷里的摊贩、司机、留学生,用钱包做出选择。

2024年,国际舆论场上关于“老挝是否走向中国依附”的讨论升温。有人担忧“被一国掌控”,也有专家断言“利益绑定更实际”,争议声起,事实已经写在老挝的GDP账本上。细想一下,弱小国家如何自处,最终都要用实际收益说话。各国政要反复斟酌,网友也在弹幕里刷屏:“别再惦记谁是朋友,先把自己做大了再说!”
亚洲地缘棋局从不缺少变数。谁主沉浮,总会引发争议。但那些幽深的历史,真实的经济利益,以及川流不息的现实生活,远比纸面上的分析复杂百倍。面对崛起的中国,老挝的选择,不是偶然,甚至称不上意外。选择站队,只是向世界宣告:走过去的路已经走到头,新方向谁能给出希望,谁就是值得依赖的合作伙伴。东方的老国,终究在纷繁的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您随时查看。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经与越南对抗中国,如今铁了心跟着中国走,老挝都经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