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个怎样的国家?提到菲律宾,你会想到什么?
被太平洋海浪和椰林包裹住的菲律宾,这个国家的故事其实很不平顺。自1521年西班牙人带着异域宗教和铁器踏上这片土地,一晃就是三百多年。殖民的年头够久,连岛上的风都变得复杂起来。1898年,西班牙人扯着败旗撤走,还没缓过神,美国大兵和星条旗又紧跟着出现。美国人接手的动作快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八年后,日本军靴又一次踩湿了马尼拉港口的沙滩。那个时期发生了什么?没人能真切讲清楚,但苦日子一代接一代。1946年钟声敲响,菲律宾才算真正安静下来,翻开独立国的扉页。可真就输了西班牙,赢了自己吗?美国人并没真走远。在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这番循环跳舞式的统治里,菲律宾人学会了嘴角挂笑。笑里混着海岛的咸味和疑惑。为什么总有外人指手画脚,他们就稀里糊涂成了别人的“重要领地”?谁让他们的地理太要命,东南亚的顶点,海路的咽喉。有人说美国吃亏买下这片大地,其实买与不买,战旗一换,菲律宾人的日子并没因此变甜,椰子树的影子也没有长高一分。到底谁赚了便宜?这账回头真算起来,西班牙人才是狡猾的那一方吧?
可是外面的政治洪流翻涌着,岛上的日子却不总是风雨。菲律宾面积不算小,二十九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拼图,由七千多个岛屿拼出来。这数字听着夸张,可到机场随便问人,没有多少本地人能记全岛名。薄荷岛的碧海如镜,长滩岛的细沙像揉进了白盐。拍照、浮潜、发呆、看日出,这里都有人钟爱。大城市没落脚的游客、厌倦了混凝土的旅者往这儿跑。有人说海水能洗掉疲惫,岛上用不用防晒霜倒成了头等问题。
这些岛上的人不怎么忧虑。确实,他们的微笑带点与生俱来的释然,时间在这里仿佛被大太阳拖慢了步子。多的是慢性子的问答和闲谈。开怀大笑比争论更常见,街头篮球场上的叫嚷和清晨市场的讨价还价交织,生活里的得失在笑声里一晃而过。也许这不是躺平,也谈不上彻底的乐观,只是命运惯常地拉低了人的预期。太多历史教训和台风地震,能快乐还不简单啊?这样想或许有点自欺。
但说起菲律宾的多元文化,没哪个嘴快的人能一口道尽全部来龙去脉。历史的被褥有点乱。要说西班牙教堂、加洛林文字、马来歌谣和中国移民的包子铺,都呆到了菲律宾这锅夹杂炖汤里。东西合璧搞得谁也说不清楚哪里正宗。节日、习俗、选美比赛热得让异乡人头皮发紧。说包容吧,又未必真相互理解;说摩擦,天天笑嘻嘻也没见真刀真枪。
自然风景倒一目了然,巴拉望海岛的珊瑚,卡米金的火山,哪怕不旅行的人见一眼也很难忘。每年几百万个外地游客带着美元和自拍杆往岛上钻。潜水成网红,海龟、蓝洞、白沙——朋友圈里的常客。有人说菲律宾人本来离不开海,那就对了一半。因为台风和海啸年年来,真面目没人愿多提,“神明赐予的乐园”更像是苦中作乐。
经济没那么乐观。官方说增长稳定,时下数据里菲律宾GDP年涨超百分之五,世界银行2023年统计,服务业在GDP贡献率近六成。外包呼叫中心和旅游业是两颗大树。各类数据显示:BPO产业雇佣逾120万人,光2023一年海外劳工汇款超360亿美元,成了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之一。别误会,这种增长不是遍地开花,一半以上资源还是掌握在少数家族手里。城市和乡村的裂缝,不是笑一笑能抹过去。
社会矛盾很尖锐。贫富差距肉眼见得,腐败问题也没真进冷宫。2018年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清廉指数排名,菲律宾在180个国家地区中排第99位。地方政府分赃——不是偏见,这在民间茶馆里是常识。大部分市区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情况常年无解,乡下人的“开口笑”掩住了腹中的空洞。这话有点重?但看看马尼拉边缘的棚户区,每到雨季泡在水里的生活,笑容又有什么底气可言。
军事方面,菲律宾的兵力结构挺特别,现役总兵近十一万人外加准军事部队一百一十多万——全是志愿兵。没有强制征兵,谁也没兴趣让自家孩子送命。军费年年增加,2023年官方预算将近二百五十亿比索,然而装备还是一言难尽。美国售的二手装备多,本以为靠美国能混个底牌,真碰见硬茬,谁能打包票美军会为菲律宾出头?历史上多次冲突,美国反应又慢又拖。菲律宾人自己心里有数。
外交上,菲律宾是东盟活跃分子,但也说不上闯劲十足。仁爱礁、南海争端、渔民被抓,每年都闹腾,外媒评论千篇一律。有人疑惑,说东盟给了菲律宾多少依靠,其实大部分东南亚邻居各自算盘打得叮当响,菲律宾能获得的支持有限。可要说美国是绝对靠山也不靠谱,转身一想,中菲之间的经济联动还越来越紧,这账可怎么算清楚啊!
自古岛民崇尚美食。菲律宾的菜肴集大成,米和玉米永远是正主,煎炸、烧烤、焖炖撒辣椒。不信的朋友下次去马尼拉本地小馆试试酸汤和烤乳猪,或者混着大蒜和醋的菲式炒面。有人说不合胃口,也有人爱得不行。粤菜胃的游客料必抱怨当地调味让人头晕,其实适口者珍。不服气?去试试再说。更有意思的是,菲律宾“外教”市场火爆,国内学生经常碰到菲律宾老师语音视频交流。这两年据网络平台公布,超七成的在线英语口语老师是菲律宾本地人,收入能翻本地均值。这份工才是当地年轻人的理想。谁说学历和机会没关系?
选美大国这头衔菲律宾人自得其乐。1908年选美传统一脉延续,哪个姑娘能在环球小姐或世界小姐站台一笑,名气比总统还大。选美比赛成了全民喜事,企业主不惜砸钱,影视、体育、商业联手造星。2022年Miss Universe菲律宾冠军荣获国际前三,网络热搜空前。外人的眼里或许有些奇怪,可连续获奖的荣耀让常年居于世界边缘的菲律宾人有了不一样的民族自信。有人嘲笑选美是浮华,更多人却觉得总算找到了在国际舞台发声的理由。
气候呢?热是主旋律。大晴天多,偶尔下暴雨。短衫短裤成日常,商场冷气倒能把人冻透。许多新来的游客逛街没披衣,难免瑟瑟发抖。习惯了也没啥,“热惯了的怕冷”这句本地调侃其实满嘴跑风。
交通其实说复杂也复杂。外地人坐计程车常遇绕路,哪怕早有心理准备也难防。高峰期上下班堵成一锅粥,Uber和GRAB这些移动应用,成了游客和本地人都推崇的救命稻草。现金支付、网络叫车、机场换钱,每一步都得机灵点。有点“步步为营”的味道,一不小心可就掉进坑里。
菲律宾人生存压力不小。官方统计2023年人均GDP是37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元;大城市工资高些,多数乡镇月入千五不到。在餐馆服务,只能拿几百元工资。银行职员和教师,收入不比外卖小哥高到哪里。一大堆菲佣跑到国外,是不是因为外头天高地厚挣钱多?也未必,扣掉中介费到手没几何。但与国内生存相比,又似乎松口气。
这些年来,出菲律宾打工成了潮流。远到中东、欧洲,近在香港、新加坡,菲佣成了海外菲律宾最响亮的名片。有人说菲佣温柔可靠,也有人反馈管理困难。其实,正是低工资和本地就业压力把人推到外面。这和菲律宾人的乐观没关系,是现实无情。
到头来,菲律宾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有没有变得越来越好?有人说还是那个充满矛盾的千岛之国。文化缭乱、经济增长、贫富悬殊、灾害频仍,美食大赛、笑脸盈盈、尖锐的社会纵深。一个国家的侧影,有时像一幅凌乱的热带油画,色彩鲜亮却边角杂乱。
或许,这种不完美和矛盾感反而真实。老百姓自己最明白,谁都无法一夜之间把生活过成白日梦。就像菲律宾的大海,涨落间自有悲欢。这世界上,少有哪个地方能像菲律宾一样,让每个踏足的人都带着多一分的疑惑和好奇、带走一点淡淡的释然。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