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微鉴 发表于 7 天前

“芯片”与“稀土”的竞赛,美国政府为何大概率落败?

大家是否记得,在2019年5月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那段时间,当我国官方机构暗示,可能将稀土作为反制美国的武器时
特朗普政府曾轻描淡写地表示“美国有很多稀土”,并丝毫没有放松在半导体产业上对中国的封锁与围堵
在当时,一些言论认为,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反击”,是应对美国掐脖子时的逞能
只要西方世界想,他们分分钟就能恢复稀土供应,绕过中国对他们的“讹诈”,然而六年时间过去

在中国通过提高28纳米及以上制程芯片的国产化率,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工业的运转不受“卡脖子”的影响时
美国那边,稀土下游产业链建设之缓慢,让他们所谓的“恢复低端采矿业”的口号,逐渐沦为一个彻底的笑话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稀土矿并非中国独有,稀土产业最初的技术积累也是由西方世界完成,为何时至今日,特朗普政府解决稀土问题依然遥遥无期?
对于美国而言,避免被中国利用稀土“卡脖子”,其难度未必比中国攻克尖端制程的芯片要小,在“芯片”与“稀土”的竞赛上,最后的赢家,大概率会是中国
稀土产业

在西方媒体的一贯舆论中,中国制造芯片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欧美供应稀土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
这种话术暗含的意思,是否定中国可以通过稀土掐西方脖子的可能,而这种话术建立在西方视角的两个事实上

第一,稀土矿并非中国独有的资源,第二,稀土产业最初的技术积累都是由西方世界完成的
无法否认,这两点确实是事实,首先,中国虽然是全球稀土矿藏第一大国,但却没有真正垄断全部的稀土资源
在工业应用领域,稀土元素通常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种,从稀土总储量上看,即使各方数据有所差异,但公认的数据是中国稀土储量仅占全球20%到35%左右
虽然中国以外地区的稀土矿藏大多数是经济价值较低的轻稀土,在重稀土这一领域,中国的探明储量也只占全球的七成左右,与完全垄断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在技术层面上讲,西方不仅是稀土产业的先驱,美国还曾在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的稀土产出
1794年,芬兰化学家约翰·加多林分离出第一种稀土氧化物,此后一百多年,欧洲各国的化学家们,陆续从各种矿物中分离并命名了全部17种稀土元素
起初稀土元素并没有引起工业领域的关注,直到1960年代,随着美国的化学家发现,在沸石催化剂中加入镧和铈等稀土元素,可以大幅提高汽油的产率

现代稀土工业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在当时,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是全球第一大稀土产地,围绕这座矿山运营的莫利矿业(Molycorp),是当时在全球都占据垄断地位稀土供应商
莫利矿业不仅控制着矿源,还掌握着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他们的稀土产品,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消费电子、冶金与合金与永磁体生产
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稀土产业上掐美国的脖子,在这种高耸的行业壁垒前,中国为何能实现弯道超车?美国资本的虚伪与短视,是中国在稀土产业上成功的关键
中国稀土

当莫利矿业通过垄断稀土产业赚钞票时,他们不会想到,先起火的是自家的后院,为应对工业带来的巨大污染
197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并成立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此后任何大型工业项目,特别是采矿和化工,都必须经过漫长、昂贵且不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估
当环保这股风吹到莫利矿业时,芒廷帕斯矿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美国环保组织指责矿区存在持续的废水泄漏

并对莫利矿业提出了持久的诉讼,莫利矿业最终不仅要支付数百万美元的罚款,还要承担数亿美元的清理和环境修复费用
然而莫利矿业的业务虽然陷入停顿,美国工业却不能少了稀土,为了补充美国稀土的缺口
美国资本想到的解法不是优化稀土工艺,提高环保标准,而是眼不见心不烦,既然环保问题让我们无法在美国开采稀土
那索性就将稀土产业整个转移到国外,反正污染的也不是美国,不关美国的事情,当时的中国不仅有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稀土矿藏
于是美国资本很快通过早期技术转移的方式,结合中国政府层面的投资,在内蒙古包头与江西赣州等地,建立起巨大的稀土开采与加工中心
产业转移之彻底,以至于曾经开采加工一条龙的莫利矿业,在上世纪末,都干过把稀土矿运到中国提炼,再将产品运回美国使用的业务
这种情况极大地暴露了美国资本短视的一面,在他们眼里,直接购买中国稀土不仅更便宜,还将稀土产业的环保代价全都甩给了中国社会

那么美国凭什么要费心费力地再去研究稀土呢,在这种傲慢心态的引导下,美国在九十年代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对稀土产业几乎不闻不问,一心进口
中国在当时又因为有旺盛的发展需求,在战略层面上将稀土产业视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最终在二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才终于筑起了稀土产业的极高壁垒
如今中国在稀土产业的供应链,是石头到系统级别的覆盖,远远超过了当年莫利矿业对稀土产业的垄断
在上游开采层面,中国掌握了针对不同矿床独特、高效且相对环保的开采技术
在中游的分离与提纯层面,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技术最成熟的溶剂萃取分离产线
而到了下游与终端,中国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手机中的振动马达和声学元件制造规模与水平也都领先世界
甚至在稀土回收产业上,中国出于环保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与实践也远超美国



因此美国公司虽然是稀土行业的开创者,但西方媒体口中“恢复稀土供应”是一个极不准确的话术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突破光刻机与芯片,只需要解决从无到有这一个问题,而美国想突破稀土,要解决的就是两个问题了
无法突破

早在2010年钓鱼岛争端之后,对中国敌意增加的西方世界,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巨大优势,并已经试图恢复稀土供应链
他们起初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恢复的问题,于是在2012年左右,沉沦已久的莫利公司通过一次大规模集资,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稀土产业
他们收集并投入了15亿美元,试图继续围绕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打造一个符合美国环保价值观的稀土项目
然而当这笔巨资投入之后,莫利公司很快发现了几个令他们沮丧的事实,首先,重建和升级矿山及分离设施的成本,远超他们预期

其次,如今的环保标准与上世纪比更加严苛,环保成本比起当年有增无减,这两条现实注定了重启项目即使能够完成
莫利公司也无法盈利,而对于资本主义公司来说,盈利就是一切,最终莫利公司在资金耗尽的2015年再次宣布破产
这件事直接证明了没有政府干预,想同中国竞争稀土产业就是商业自杀,于是自此之后,稀土问题逐渐上升到了美国国家层面
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次当选之后,他将突破中国的稀土优势,视为能证明自己战胜中国的突破口
他在2017年底就启动《国防生产法》,对美国稀土矿山提供直接资金支持,让稀土问题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笔经济账
而是美国为了国家安全所必须支出的一笔开销,事实上,美国对被中国稀土“卡脖子”的应对,到此时才算正式开始
可是在足够的资金注入之后,美国人才发现二十年时间,已经足够让中国从稀土行业的小跟班变成了领跑者

特朗普政府的资金注入,虽然看上去已经完成了从上到下的“重建”,可是新生的美国稀土产业,到现在要面对的才是真正的难题,那就是从下到上对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封锁进行突破
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进展极度缓慢,从2017年至今,特朗普重建稀土产业的核心执行单位是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
七年之后的今天,MP材料仅仅恢复了美国部分轻稀土的开采,在分离工厂的建设上仍处于起步环节,至于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则完全停留在PPT层面
而与此相比,中国已经完全吃透了中低端芯片的研发与制造,并开始对高端制程发起了冲击
正因为如此,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面对稀土问题才显得无比焦虑,一旦让中国抢在了美国之前解除了卡脖子的状况
那么无论美国是否依然能利用芯片赚钱,美国技术的神话也将被彻底打破,所以如今的特朗普,开始越来越少的提及稀土
因为如果问题不存在的话,美国就可以在他的谎言中,继续无休止地赢下去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芯片”与“稀土”的竞赛,美国政府为何大概率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