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心中坚信,乌克兰即将“总崩溃”,他的夙愿马上就能实现
2025年7月,俄总统普京断言乌克兰防线数月内将彻底崩溃,战场态势与资源储备成其强硬底气。这话听着刺耳,但背后确实有现实支撑。
俄军实际控制区正持续扩大。
卢甘斯克州成为首个完全被控制的地区,顿涅茨克方向形成多点突破。
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波克罗夫斯克被三面包围,一旦失守将连锁危及德鲁日基夫卡等战略枢纽。
今年四月朝鲜部队协同作战后,俄军已成功将乌军驱离库尔斯克区域。
持续作战能力才是关键。
俄军兵员补充速度惊人,仅前四个月就招募超二十万合同兵,月均超三万人。
军工体系全面运转,“沙赫德”无人机月产能突破三万架门槛。
朝鲜支援更不可小觑,提供近五百万发炮弹占俄军消耗六成,另有三分之一的弹道导弹源于此。
乌克兰方面确实疲态尽显。
兵力缺口持续扩大,动员效率低迷。
城市基础设施在持续轰炸中千疮百孔,经济造血功能基本瘫痪。
西方军援始终停留在有限输送层面,始终避免直接介入。
普京在圣彼得堡论坛那句“俄乌同族”的宣言,本质上撕下了所有外交伪装。
战场优势让他敢于拒绝特朗普重启的和谈提议,更对欧洲调停嗤之以鼻。
最残酷的现实在于代价计算。
当俄罗斯评估西方制裁代价可承受,而乌克兰反攻能力持续衰减时,战场天平只会更加倾斜。
朝鲜预备增派的三万部队若到位,乌军防线压力将突破临界点。
普京的自信从来不是凭空而来。
持续扩大的控制区、稳定输送的兵源、高效运转的军工链、外加关键外力支援,共同构成他预判的现实基础。
乌克兰每天在炮火中丢掉的不仅是领土,更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西方若仍指望用最低成本消耗俄罗斯,最终耗尽的只会是乌克兰最后的有生力量。
战场从来只认实力。
当无人机产能数字和炮弹供应量变成具体的前线推进速度,任何政治宣言都显得苍白。
防线能撑多久,终究取决于战壕里还剩多少能扣动扳机的手。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