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宇宙 发表于 6 天前

背后捅刀:对华友好的柬埔寨,为何当年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

1971年那一票投下去时,柬埔寨的代表席后面一片沉默。中国人当场都愣住了,有人甚至不由自主地嘀咕,这不会搞错吧?谁想到,一向关系匪浅的“柬铁”,关键时刻竟然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



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得琢磨半天。明明大家口口声声一家亲,结果一到关键节点掉链子,实在有点窝火。但回头一看,好像又说不出全怪他们。西哈努克那段时间在柬埔寨的权力已经岌岌可危。国内权贵明争暗斗,外有美苏夹击,风向说变就变——你要是西哈努克,难道能完全不受影响?!



柬埔寨的历史其实比不少人想象的还要复杂。冷战时期,地缘政治跟大国博弈,像泥潭一样扯着每一个小国下水。西哈努克虽然一直公开力挺中国,可底下围了一堆看不顺眼的人。那阵子,有人顺着美方的意思“造舆论”,有人暗地里联系美军、越南,一会儿想亲美抗苏,一会儿又生怕社会主义革命把自己卷进去。多种立场不规则交织,连西哈努克自己,也未必能算得清利害。



五十年前的柬埔寨,并不太平。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权力派系临时组装的大拼图。朗诺一派处处掣肘,西哈努克的影响力慢慢被架空。他们害怕国内红色力量借对华友谊做大。动不动有人散步谣言,说亲中路线等于想让波尔布特当家。当时,连自己手下都不敢信得太死。联合国投票那天,台上的代表压根不是西哈努克的人,朗诺那伙人早就把关键水龙头紧紧攥在手里。



不过柬埔寨毕竟是个讲面子的国家。虽然投了反对票,但西哈努克私下里心里憋屈得很。中国这边一开始也挺郁闷的,毕竟两国几十年交情,说断就断不太现实。可话说回来,再怎么生气也改变不了现实。柬埔寨国内山头太多,西哈努克那点权力根本撬不动整个国家机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叛逆”只是生存里的妥协。



说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柬交往,场面是真的热闹。西哈努克每年都来中国,随行的高官在北京连拖鞋都能穿坏几双。毛主席、周总理跟他喝茶谈笑,大家手上拿着中国制造的扇子,对外都是一副好兄弟的样子。那阵子,柬埔寨在东南亚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坚实朋友”。只不过,权力的拼图摆对了才稳,一旦被搅乱了,谁都难料片刻后的变化。



政变、暗线、台前幕后交错得越来越密。1970那场政变直接把西哈努克架空,朗诺、施里玛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亲王像旧报纸一样扫到一边。此后,柬埔寨的外交演戏似的倾斜美方,一夜之间对中国翻脸,背地里还联手美国打击国内亲华力量。这种阵势,北京当然看在眼里,只是嘴上没说破。



中国并非没试过扭转局势。西哈努克流亡后,中央专门给他开放楼堂馆所,安排专机。剧团、政要轮番探望,甚至一度派特使赴境外斡旋。波尔布特带红色高棉登场后,又是一场更大的风暴。西哈努克被关押面临处决,若不是北京及时喊话,结局可能早已不同。



但某种程度上,红色高棉的极端路线其实让中国左右为难。北京既不愿放弃西哈努克,也不能明显得罪掌权的新政权。谈不上“棋局精妙”,反而像是在一张桌子上滑进滑出,生怕哪块地板踩出裂缝。不得不提,中间那些年,柬埔寨的苦难是实打实的。每次西哈努克回忆那几乎丢命的岁月,总有眼眶发红的时候。



战后的柬埔寨一地鸡毛。经济断裂,基础设施塌陷。中国没太多大话,直接拉上施工队,修路、修桥、盖排水系统。满大街能见到中国工程队的招牌,三句话离不开生产线。国内报道没少放大,但在柬埔寨那些乡下区县,许多老人都私下议论,要不是中国,日子真不知道还怎么熬!


尤其到2010年,情况变了调。中柬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只是外交辞令。无数经贸合作、教育奖学金、医疗合作铺天盖地。金边自来水是中国团队铺设,下水道口连盖都是带中文的。即便近年国际金融环境恶劣,中国依然是柬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方,联合国最新数据摆在那里,差别一清二楚。其实你走在金边,问问普通年轻人,他们多半念叨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和饮用水设施。信息来源可查,联合国贸发署公开表单都写着中国项目占比40%以上。再反观美国和欧盟,承诺多,实际到位的援助有限。


不过,这种稳固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近些年,南海局势这摊浑水,有的国家一边占着中国便宜,一边又给美日送橄榄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态度时冷时热,嘴上一样亲中国,但转身就投怀送抱美国的援助。有意思的是,柬埔寨和老挝才算得上始终坚定。


柬埔寨一度因为拒绝东盟共同立场,被骂成“小中国”。国外舆论压力不小,有媒体爆料国际会议上柬埔寨外长几乎下不来台。但他们本国民众普遍认同与中国的接近,这事谁也很难说透。美欧援助有附加条件,一旦政策转向就卡脖子。中国的基础建设才是真正在底层见效的事情,群众一看水电路通了,他们的态度立马不一样。


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有利益摩擦。中国资本进入导致当地地产价格飞涨,有民众担忧房价泡沫。另一个角度,带来了就业与消费升级,年轻人多了工作机会。中文培训班在金边遍地开花,有学生坦率讲,未来要去中国打工。利弊相夹,有人觉得中国太强势,也有人说没有中国更糟。


有一点可以确定,柬埔寨的执政精英起初对中国心存顾虑,刚开始并不都愿意一边倒。现实倒逼,是经济上的需求与国际关系的权衡。有时候,某些高层甚至幻想能同时跟美日欧玩“弹簧”,但灾难教会了他们,关键时刻只能靠中国。


外部世界不时爆出“柬埔寨被中国控制”的论调,本地青年却把中国智能手机当作地位象征。去年一项跨国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柬埔寨青年对中国持积极看法,还有四分之一态度说不上来,只三分之一表态担忧中国影响力。有外媒评论这叫“软实力渗透”,可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只是现实主义的选择。


中柬之间也有分歧和争执。环保人士批评中国项目破坏河流生态,高级官员顶多应付式“改良”。但换作其它资金来源,事情未必比现在更好。甚至在某些港口、基建协议细节上,柬埔寨议会内部也有人反对。今年初,金边市议会一度对新特区建设的用地方案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总理拍了桌子。


至于将来?看不到绝对的确定性。柬埔寨年轻人留学和劳动力正在分流到别的新兴市场,有些技术岗位对中企依赖减弱。可话又说回来,短时间内要断绝密切往来,不可能。至少现阶段,双方的互信远高于某些表面上的“盟友”。说是铁哥们,也没错。但铁有热胀冷缩啊,说不定哪天又有什么风云突变。


明明一切都向着友好发展,但聊到南海、聊到东盟话语权,柬埔寨的嘴有时候也会“左右横跳”。拖得久了,外界免不了揣测更多可能。真要说铁板一块,无非是表面现象。底下的小算盘,谁能摸清呢!


可就眼下来说,中柬关系还远没到只讲利益的地步。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从战乱到复苏是同步走过来的。帮过命,这账越算越清,也没法糊涂。


或许那一张让人遗憾的“反对票”,说到底只是历史的一颗钉子。大风大浪吹过,小国能站稳脚跟,本就靠点灵活点智慧。有人攥紧利益,有人攥紧兄弟情,都正常。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献来源:


- 百度百科:朗诺政变


-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署(UNCTAD)2023年度直接投资数据


- 柬埔寨主流新闻网站Phnom Penh Post公开报道(2023-2024年多篇社会经济报道截图)


- 中国日报2023年7月22日社论《中柬关系再升级》


——截图附后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背后捅刀:对华友好的柬埔寨,为何当年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