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哥世界观 发表于 6 天前

8家台湾实体被列入管制名单:断的是"台独"翅膀,还是两岸民生?


7月9日,商务部一纸公告震动台海:汉翔航空、中山科学研究院等8家台湾实体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这8家企业涵盖战机、导弹、潜艇、无人机等核心军工领域,被官方定性为"蓄意配合'台独'分裂势力'以武谋独'"。消息一出,岛内军工圈炸开了锅——台船正建造的"海鲲号"潜艇刚曝出漏水事故,汉翔航空的"勇鹰"教练机年初才摔了一架,如今又被切断关键供应链,网友调侃:"这是要让台军'用爱发电'吗?"

这场制裁的背后,是两岸博弈的暗战升级。就像武侠小说里点穴制敌,大陆精准掐住了"台独"的七寸。

第一招:斩断供应链命门
台当局口口声声"防务自主",实则是个"空心汤圆"。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雄风"导弹,固体燃料靠大陆采购;经纬航太的无人机,云台系统若不用大陆货,成本要翻三倍。更讽刺的是,攻卫股份生产的防弹衣,竟是从江苏进口纤维布贴牌销售,被曝光后还敢喊冤:"我们只是'技术整合'!"
专家郑剑一针见血:"台湾军工就像'无本之木',90%的稀土依赖大陆,连造导弹的镓、钐钴磁铁都攥在我们手里。" 如今禁令一下,台军的无人机、导弹生产线怕是要集体"死机" 。


第二招:撕开'民企'伪装画皮
这些被制裁的企业,个个都有"两面派"嘴脸。汉翔航空表面是民企,董事长却由台军上将担任,前负责人冯世宽曾是蔡英文的防务部门负责人;台船一边造潜艇,一边和民进党"新潮流系"勾肩搭背,高管政治献金记录一抓一大把。最可笑的是仲硕科技,明明用着大陆产的精密元件,却在宣传册上大书"台湾自主研发",妄图蒙混过关 。

第三招:敲响'倚美谋独'丧钟
赖清德上台后,频繁派亲信赴美军购,甚至想把乌克兰战场的AI作战系统引进台湾。但这次制裁释放明确信号:大陆不会坐视"台独"勾连外部势力。正如厦门大学张文生教授所说:"美台军事勾连的根基是供应链,现在我们从源头卡死,看他们还怎么'以武拒统'?"



有人拍手称快:"这是对'台独'的精准打击,早该让他们尝尝苦头!"也有人担忧:"制裁会不会误伤台湾普通民众?"毕竟,汉翔航空的民用飞机维修业务、台船的商船订单,都可能因此缩水。更值得玩味的是,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的稀土中,竟有70%被转运到美国,这场制裁究竟是"伤敌一千",还是"断人财路"?


不妨听听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的话:"大陆此举不是单纯的经济管制,而是对两岸关系破裂的实质警告。" 当台当局把民众血汗钱砸进"潜艇自造"的无底洞,当年轻人被迫为"台独"的疯狂买单,我们更该思考:和平统一的大门从未关闭,但"以武谋独"的死路,真的值得台湾同胞用未来下注吗?
如果两岸爆发冲突,你认为台湾的"不对称战力"能撑多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家台湾实体被列入管制名单:断的是"台独"翅膀,还是两岸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