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发表于 5 天前

中国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周琦与杨翰森的NBA经历对比

投篮命中
一、中国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在NBA的经历(2007-2012年)概述:
1. 选秀与初期表现
2007年NBA选秀:易建联在首轮第6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成为继姚明之后顺位最高的中国球员。
新秀赛季(2007-08):
场均8.6分、5.2篮板,单场最高29分10篮板(对阵山猫)。
技术特点:具备中远投能力(三分命中率28.6%),但低位进攻和对抗不足。
2. 辗转多队与角色变化
易建联在NBA效力5个赛季,先后效力于雄鹿、篮网、奇才、小牛(独行侠)四支球队:
篮网时期(2008-10):
场均10.2分、6.2篮板(2009-10赛季),但命中率仅40.3%,面对高强度防守效率下滑。
单场最高31分(对阵活塞),展现短暂爆发力。
小牛时期(2011-12):
沦为边缘球员,场均仅2.6分,季后赛仅出场5分钟。
3. 技术短板与时代局限性
技术矛盾:
作为大前锋,缺乏稳定的背打技术,投篮出手速度慢,难以适应NBA快节奏。
防守端机动性尚可,但体重不足(约110公斤),对抗吃亏。
数据表现:
生涯PER值12.1(低于联盟平均15),真实命中率51.2%,效率偏低。
4. 文化适应与伤病困扰
文化冲突:
雄鹿队过度安排商业活动影响训练,频繁交易导致战术体系难以适应。
性格内向,与队友沟通较少,教练批评其“决策犹豫”。
伤病影响:
5年因伤缺席68场,包括脚踝骨折、膝盖受伤等,严重打乱成长节奏 。
5. 短暂回归与最终离开
2012年:与小牛合同结束后未获续约,重返CBA。
2016年湖人试训:签约后因战术地位不符主动解约,未再登陆NBA。
总结与历史意义
易建联的NBA生涯场均7.9分、4.9篮板,虽未达预期,但为中国球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技术启示:现代篮球要求内线球员兼具投射与机动性,单一技术难以立足NBA。
文化适应:后续球员(如周琦、杨瀚森)更注重语言训练和团队融入。
国际赛场对比:2019年世界杯对阵尼日利亚独砍27分,证明其能力仍属亚洲顶尖。
易建联的NBA之旅,是天赋与时代局限的交织,也为后来者铺就了更清晰的道路。
奋力拼搏
二、中国篮球运动员周琦在NBA的经历概述
1.选秀与签约 周琦在2016年NBA选秀大会上,以第二轮第43顺位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他放弃了新疆男篮的高薪合同(年薪超2000万人民币+房产)选择加盟火箭,签约一份税前47万美元的底薪合同。
2.夏季联赛高光表现 2017年夏季联赛首秀,周琦在24分钟内13投7中,砍下17分6篮板1助攻1抢断1盖帽,正负值+11,帮助火箭击败掘金,成为当时中国球员在夏联的标杆表现。整个夏联期间,他场均贡献6.2分4.8篮板2盖帽(2017年),次年提升至12分6.5篮板3盖帽,命中率超70%。
3.NBA常规赛的挣扎 周琦在火箭的两个赛季(2017-2019)仅出战19场常规赛,场均1.2分1.2篮板,大部分时间在发展联盟(毒蛇队)锻炼。他因身体对抗不足(体重仅95公斤)和三分命中率低迷(10.5%)难以适应NBA节奏,火箭更倾向于培养卡佩拉等内线。
4.发展联盟经历 周琦频繁往返于火箭和毒蛇队,曾表示“随时拎包就走”的心态,在发展联盟保持比赛状态。尽管努力适应,但伤病(三次腰伤)和战术定位(空间型内线)限制了他的发展。
5.离队与后续影响2018年底被火箭裁掉后,周琦尝试通过发展联盟和其他球队重返NBA,但未获机会。他的NBA经历虽短暂,但提升了个人商业价值(代言费翻8倍),并影响了后续中国球员(如杨瀚森)的留洋选择。
总结 周琦的NBA生涯充满矛盾:夏联的惊艳与常规赛的边缘化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技术特点(护框+三分)符合现代篮球趋势,但身体对抗和伤病阻碍了长期发展。尽管如此,他的经历仍是中国球员冲击NBA的重要参考。
把握时机
三、中国篮球运动员杨瀚NBA经历概述
1.选秀与签约 2025年NBA选秀:杨瀚森在首轮第16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成为自2007年易建联之后首位在首轮被选中的中国球员。签约情况:开拓者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买断了前状元中锋德安德烈·艾顿,为杨瀚森腾出发展空间。
2.夏季联赛表现(2025年7月)杨瀚森在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中表现亮眼,展现出全面的技术特点:
首秀数据(对阵勇士):
10分、4篮板、5助攻、3盖帽、1抢断,正负值+19。成为开拓者队史首位在夏季联赛单场贡献至少10分+5助攻+3盖帽的球员。比赛中多次展现高位策应能力,被美媒称为“国产约基奇”。
第二场数据(对阵灰熊):
背靠背比赛仍贡献10分、5篮板、3助攻、1盖帽,但体能问题显现。
3.技术特点与球队定位
现代中锋风格:
组织能力:场均5+助攻,展现出色的传球视野,被比作年轻时的萨博尼斯。
三分投射:夏联三分命中率约33%,优于周琦NBA生涯的30.9%1。
防守威慑力:3次盖帽中有2次来自外线补防,移动速度优于传统中锋。
球队计划:开拓者计划让他在常规赛初期担任替补中锋,逐步适应NBA强度。
4.面临的挑战
体能问题:首次体验NBA“背靠背”比赛后坦言“身体还未完全适应”。
对抗强度:目前体重115公斤,需增肌至122公斤以应对NBA内线。
伤病预防:开拓者为他配备专属训练团队,避免重蹈周琦因过度消耗受伤的覆辙。
5.商业价值与中国市场影响 开拓者队积极营销杨瀚森,包括中文社交媒体互动、专属海报、中国区直播,首秀观看人次达5000万(去年同期的15倍)。预计他能为球队带来年均2000万美元的中国市场收益。
未来展望 若顺利发展,杨瀚森有望在2-3年内成为场均12+7+3的优质轮换球员。他的成功可能改变NBA对中国球员的刻板印象,推动更多中国球员以技术流内线身份登陆NBA。
杨瀚森的NBA生涯才刚刚开始,但他的首秀已经创造了历史,并让中国球迷对他在2025-26赛季的常规赛表现充满期待。
篮球训练营
综上所述,杨翰森在NBA的发展会超越周琦、易建联吗?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周琦与杨翰森的NBA经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