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外长在京握手,当着王毅的面,印方做重大承诺,让美彻底破防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五年来首次,印度外长专程踏上北京的土地,两国握手言和的背后,是莫迪政府外交政策的180度急转。
这次到来的不仅是印度外长,更是印度对中国迟迟没有做出的几个重大的承诺。
当这些承诺做出来之后,美国官员也因此破了心防。
破冰时刻:五年僵局后的关键握手
2025年7月1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的手与中国外长王毅紧紧相握。这看似常规的外交礼仪背后,是印度外长五年来首次专程访华。
苏杰生当面承诺:“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他也更明确保证,印度将“全力支持中方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办好峰会”。
苏杰生踏入北京的那一刻,已经创造了历史。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外长首次专程双边会晤。印度媒体将此次访问称为“破冰之旅”,道出了五年外交寒冬的艰辛。
会谈桌上,王毅开宗明义:“中印应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这句话直指过去五年两国关系的痛点——边界摩擦、贸易壁垒、地缘博弈消耗了太多本该用于合作的能量。
苏杰生的回应同样具有突破性:“印方坚持战略自主,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他特别强调印中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干扰”。
他的这句话在外交辞令中分量极重,明确排除了美国对中印关系的干预企图,这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坚决否定。
更具体的承诺则是:双方应“避免分歧成为争端,防止竞争变成冲突,这些表态与2020年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转向背后:三重压力下的印度抉择
莫迪政府的外交急转非一时兴起,事实上,三大现实压力迫使新德里不得不重新校准其此前强硬的对华政策。
稀土危机自然首当其冲,我国在稀土产业上的优势地位对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影响,印度正是其中之一。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印度汽车巨头塔塔、马恒达等企业生产线告急,甚至于印度不得不做出伪造公司来申请中国稀土出口许可的蠢事。
尽管莫迪政府投入巨资重振本国稀土产业,但远水难解近渴。在印度汽车制造业面临停产风险的时候,产业界向政府的施压让莫迪必须来寻求与中国对话。
美印关系裂痕也日益加深,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挥舞关税大棒直指印度,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甚至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500%的惩罚性关税。
同时,美国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战机零部件,这一事实也触碰到了印度的安全红线。
印度国内经济困境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印度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印度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
2023年印度吸引外资暴跌40%,仅280亿美元。莫迪力推的“替代中国供应链”计划因土地纠纷和基建滞后受阻,富士康等企业纷纷撤离。
《印度教徒报》也曾刊文批评:“莫迪在中美之间骑墙五年,却让国家陷入供应链危机”。
龙象共舞:中印关系的新框架
王毅外长在会谈中提出的“龙象共舞”理念,为中印两国的双边关系指明了新方向。这一表述超越简单的和平共处,指向两个文明古国的共同崛起。
苏杰生明确呼应这一框架,他感谢中方恢复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的通道,视之为“双边关系正常化”的象征。
这一细节彰显的不仅是中印两国逐渐向好的关系,更是两国人文交流对政治互信的修复作用。
边境管控机制也将成为我国与印度发展关系的关键支点,中印之间的边境问题绝对是重中之重。
两国国防部长6月在青岛上合峰会期间已就“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达成共识,此次外长会谈将这一共识提升到新高度,为莫迪出席天津上合峰会铺平道路。
如果说边境问题是基础,那么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就是中国与印度能够友好发展的保证。
2024年中印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全印贸易商联合会公开承认:“没有中国供应链,印度制造业复兴就是空谈”——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为政治解冻提供了物质基础。
苏杰生访华的时间点令华盛顿警觉——恰在中美外长吉隆坡会谈结束还不到24小时,印度以行动表明不愿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
不得不说特朗普给中印缓和关系带来了绝佳的机会,这些天印度的对美政策日趋强硬。
5月13日,印度政府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7月4日,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更直言印度将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谈判,这种底气部分源于对华关系的缓和。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7月2日刊文点破残酷现实:“在美国的战略设想中,从来没有印度”“印度的崛起从来不是华盛顿的计划”,这种认知促使印度加速战略自主。
7月初白宫紧急派遣官员赴印,承诺提供氮化镓军工技术。然而当苏杰生在北京承诺支持中国主办上合峰会时,美国的印太围堵战略已出现结构性裂痕。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华盛顿谈判桌上强硬表态,印度将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贸易谈判。
而在新德里,民众们对美国的抵制声也象征着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结论正在成为现实:“美印关系从根本上说仍然脆弱”。
苏杰生离开北京时,中印直航恢复已提上日程,稀土供应谈判取得进展,这是双方都不可忽视的外交成果。
太平洋另一端,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的500%关税威胁却还悬而未决,当印度选择“战略自主”时,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已出现难以挽救的裂痕。
地缘政治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两个古老文明的握手,悄然改写着21世纪的大国棋局。
信息来源:
钱峰:以“共同安全”破局中印边界问题——环球网
印度外长时隔五年访华——北晚在线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