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影局档案 发表于 5 天前

越南本想叫“南越”,中国为什么却倒过来赐名“越南”?


越南,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顺口的,但你知道吗?它原本想叫“南越”,结果被中国清朝给改成了“越南”。
先看看“南越”这名字的来头。话说秦朝末年,天下乱成一锅粥,秦朝派了个叫赵佗的家伙去管岭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加上越南北部。
赵佗是河北真定(现在石家庄那块儿)人,带着中原的兵和移民南下,到了这百越部族扎堆的地方。当时岭南汉人少,越人多,赵佗为了站稳脚跟,搞了个“和辑百越”的政策,鼓励汉人跟越人通婚,还推广农耕和贸易,把这蛮荒之地弄得挺热闹。

后来秦朝崩了,赵佗瞅准机会,在岭南自立为王,建了个南越国。这国家跟汉朝的关系挺微妙。汉高祖刘邦派了个使臣叫卢贾去册封赵佗做南越王,赵佗表面上认汉朝当老大,但实际上自己说了算。
到吕后当政时,中原跟南越的贸易断了,铁器也不卖了,赵佗火了,直接称“南越武帝”,还带兵打了长沙国,把汉朝援军揍了一顿。南越国这下出名了,周边小国都来投靠,势力挺大。
不过赵佗晚年时,汉文帝又派卢贾去劝他,他也就放下了帝号,重新认汉朝做大哥。南越国在赵佗手里,汉越文化混在一起,岭南既有中原的规矩,也有越人的风俗。到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看南越国不顺眼,出兵灭了它,把这块地划进了汉朝的交趾刺史部。
“南越”这名字,在历史上指的就是赵佗管的这片地,包括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越南人后来在史书里把南越国看成自己国统的起点,甚至管它叫“赵朝”,跟后来的丁朝、李朝这些王朝摆一块儿。

越南的国号变迁:从“安南”到“大越”
越南在10世纪从中国独立后,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大越”,意思是大大的越人国家。不过中国这边,从唐朝开始就叫它“安南”,意思是“安宁的南方”。
唐朝时在这儿设了个安南都护府,后来宋朝正式封越南李朝的国君为“安南国王”,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就这么定下来了。在这体系里,越南国君对外叫“安南国王”,对内自称“大越皇帝”,有点“内帝外王”的意思,双重身份玩得挺溜。
这套关系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到了明朝,越南还短暂被占过一阵子,但很快就又独立了。清朝接手后,还是沿用“安南”这称呼,越南也继续认清朝当宗主国,每年进贡啥的,该干嘛干嘛。

阮福映的野心:为啥想叫“南越”
1802年,阮朝的开国君主阮福映打败了西山朝,统一了越南。这哥们儿野心不小,想给自己新建的国家取个响亮的名字。
他看上了“南越”这俩字,为啥呢?一是想借古代南越国的名头,给自己的政权加点历史光环;二是觉得自己继承了广南阮氏的传统,想通过“南越”这名字,把过去和现在连起来,显得正统。
阮福映派使臣跑到清朝,递了个奏书,说希望清朝册封他为“南越国王”。这事儿搁在越南内部看,挺合理,毕竟“南越”听着霸气,还能跟赵佗那段辉煌的历史挂钩。可问题出在清朝这边,嘉庆帝一听“南越”,眉头就皱起来了。

清朝为啥不乐意让越南叫“南越”呢?
1. 历史包袱太大
“南越”这名字在清朝眼里,不是个简单称呼,而是历史上的敏感词。赵佗的南越国当年跟汉朝对着干,疆域还包括广东和广西,这俩地方现在可是清朝的地盘。嘉庆帝一看越南想叫“南越”,心里就犯嘀咕:这小子是不是有啥想法,想暗示自己对广东、广西有领土野心?虽说越南那时候没这实力,但清朝皇帝多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 名不副实
清廷还查了查史书,发现阮福映说的“继承广南阮氏传统”有点扯。广南阮氏在越南历史上压根没用过“南越”当正式名称,阮福映这理由站不住脚。嘉庆帝在诏书里直接点破:“南越”当年那么大,越南现在就占一小块儿,硬叫“南越”不是名不副实吗?再说了,“安南”这名字从宋朝用到现在,几百年了,好好的传承,干嘛非要改?
3. 宗藩关系的规矩
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有个潜规则:藩属国的国号一般得宗主国点头。越南自己提“南越”,清朝觉得这不合规矩。你一个藩属国,想改名就得听我的,不能自作主张。

清朝的变通之法
阮福映这边想要“南越”,清朝这边不答应,两边僵住了咋办?最后还是广西巡抚出了个主意,说把“南越”倒过来,叫“越南”咋样?
这名字听着既保留了“越”字,跟越南的根儿没断,又把“南”放后面,意思是“百越之南”,明摆着说越南在越人地区的南边,跟古代南越国那块大范围区分开。
嘉庆帝一听,觉得这主意靠谱,既堵了领土争议的口子,又给了越南一个新名字。于是1804年,清朝派使臣南下,正式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阮福映虽然心里可能不太乐意,但为了拿到清朝的册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从此,“越南”这名字就定下来了,结束了“安南”和“大越”并用的局面。

“越南”名字的深层含义
“越南”这名字听着简单,其实挺有讲究。表面上看,是“越人之南”,地理上把越南定位在百越地区的南部。
但往深了想,这名字还有一层政治意味。清朝通过这个命名,把越南的地位框死了——你是越人的一支,位置在南边,别想着跟古代南越国似的,啥广东、广西都往自己身上揽。这既是清朝对外交的掌控,也是对潜在风险的防备。
对越南来说,“越南”这名字虽然不是自己挑的,但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毕竟比起“安南”那种有点殖民味儿的称呼,“越南”好歹带了个“越”字,多少保留了点民族认同。

从封建到现代
“越南”这名字定下来后,就成了越南对外的正式称呼。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殖民者来了,越南一步步丢了独立性,跟清朝的宗藩关系也断了。
20世纪,越南经历了抗法、抗日、内战好几场大戏,最后在1976年统一成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这名字一直用到现在,见证了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的整段历史。

中越关系的小缩影
越南想借历史抬高自己,清朝却得防着点,确保自己的利益。两国在这场命名博弈里,你来我往,最后妥协出了个“越南”。这不光是名字的事儿,更是文化、政治、历史交织的结果。
阮福映为啥不硬扛,非得接受“越南”呢?其实他也没啥办法。那时候越南刚统一,内忧外患一堆,急需清朝的承认来稳住局面。
清朝不光是宗主国,还是个大靠山,册封这事儿对阮福映来说是“正统”的敲门砖。他要真跟清朝杠上了,不光得不到支持,还可能惹来麻烦。所以就算心里不爽,也得先忍着。
再说了,“越南”这名字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但也不算差。比起“安南”那种纯地理称呼,“越南”多少带点民族味儿,阮福映估计也就自我安慰了。

“南越”和“越南”的文化差异
“南越”是往北看,带着点扩张的意思,想跟古代南越国接轨,多少有点野心。
“越南”是往南定,强调自己是越人南边的一块地,更像是个定位。这俩名字,一个有历史张力,一个更务实,清朝选“越南”,其实也是想让越南老实点,别老想着往北折腾。
其实国名这事儿,中外历史上都不新鲜。朝鲜当初想叫“大韩”,清朝也管过,后来日本占了才定了“朝鲜”。日本自己也从“倭”变成“大和”,再到现在的“日本”,每改一次都跟周边关系脱不开干系。越南这“南越”变“越南”,不过是这堆命名博弈里的一小段罢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南本想叫“南越”,中国为什么却倒过来赐名“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