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新说 发表于 4 天前

地点天津,上合举行外长会议,印外长时隔5年访华,中印关系迎来重大转机?

据环球时报消息,2025年7月15日,天津的夏雨没能浇灭会场热度。王毅外长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十国代表——包括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参会的白俄罗斯。这场上合组织外长会议不仅是8月峰会的预演,更成为区域外交破冰的舞台。其中,印度外长苏杰生时隔五年的访华行程,尤为引人注目。
苏杰生此行绝非临时起意。时间拨回2024年10月喀山金砖峰会,中印领导人那次关键性握手,已悄然为双边关系松绑。此后印度外交秘书、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接踵访华,直至苏杰生完成“安全—国防—外交”三位一体的完整拼图。这五年的外交沉寂,被140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2024年数据)无声抗议——中国稳居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每天近4亿美元的贸易流动,远非政治寒流所能冻结。

印度外长苏杰生(资料图)
印方的诉求直指现实瓶颈。会谈桌上,解除稀土出口限制与恢复中印直航成为核心议题。前者关乎印度电子制造业命脉,后者则堵塞着人员往来与商业脉搏。微妙的是,就在苏杰生抵京后,中方高层以“龙象共舞”喻示期待,印度外长亦在社交平台积极回应“支持中国轮值主席国工作”。这种相互释放的善意信号,与五年前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的冰封状态形成鲜明对照。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14日提到,这是2020年6月两国军队在边境发生致命冲突后,印度外长首次访华,而这次访问距离印度防长辛格前往青岛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不到3周。“中印关系正在加强。”“德国之声”14日评论称。

印度外长苏杰生(资料图)
经济引力无疑是破冰的关键引擎。莫迪政府第二任期面临发展压力,中国提供的医药原料、光伏设备等供应链血脉难以割舍。而边境长期对峙的巨额消耗,更让双方意识到“斗则两伤”的现实。当特朗普重返白宫推行“交易外交”,印度嗅到西方承诺的不确定性;同时,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也迫使新德里重新审视——与中国协调远比对抗更能保障自身安全利益。
上合组织巧妙扮演了缓冲带角色。多边框架下的双边接触,为苏杰生规避了国内民族主义舆论的锋芒。当俄外长拉夫罗夫提前抵京与王毅共商国际热点,当巴基斯坦代表与印度官员同处一室,这种低政治成本的互动空间,让中印得以在反恐、气候治理等议题上试探性靠近。王毅强调中俄“最稳定的大国关系”时,实则也为印度提供了一种非西方阵营的合作范式。

印度外长苏杰生(资料图)
但结构性矛盾并未消散。就在苏杰生启程前,印度高官涉及敏感议题的言论仍激起波澜。边界争端、战略互疑,如同暗礁潜伏水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延伸,始终被印度视为战略挤压。两国关系的转机,更多体现为从“对抗螺旋”转向“竞争中共存”——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或许是最现实的相处之道。
随着苏杰生踏上归途,更大的悬念已然浮现:8月底的上合峰会乃至“9·3”胜利日纪念活动,会否迎来莫迪总理的身影?五年来首次外长访华已推开一扇窗,但若要让“龙象共舞”从愿景走向常态,还需跨越诸多无形门槛。这场始于天津的破冰之旅,终究只是漫长乐章的前奏。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点天津,上合举行外长会议,印外长时隔5年访华,中印关系迎来重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