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犯的错,中国岂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藏着“终极王炸”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1979年冬天,喀布尔的夜格外冷。
苏联的军靴踏上阿富汗土地那一刻,谁也没想到,这一步,竟然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走向解体的前奏。
但这事儿的起点,其实不在阿富汗,也不在苏联。
得从五年前说起——1974年,沙特和美国签了一份协议。
内容不复杂:沙特卖油,只收美元。
美国呢,负责沙特的安全保障。
协议是悄悄签的,地点在华盛顿,没有公开仪式,也没有媒体跟拍。
但这一步,悄悄把美元钉在了整个世界的石油交易上。
从那以后,谁想买油,得先换美元。
地球另一端的国家,哪怕不跟美国做生意,也必须进美元的“门”。
那时候,美国刚刚从越战的泥潭里爬出来,国内经济一团糟。
通胀飙得快,金本位也早就扔了。
美元这张老牌信用卡,眼看就要刷不动了。
而沙特那边也不是风平浪静。
刚经历完1973年的那场石油危机,价格猛涨,产量受控,全世界都在盯着这批中东国家的每一个决定。
沙特王室清楚,得选边站。
苏联?他们试过,但不放心。
美国?虽然远,但能打,能撑,还能给钱。
说起来,沙特和苏联的关系早就裂了。
原因之一,是苏联在中东的表现实在不让人放心。
举个例子,那会儿苏联刚在第三次中东战争里扔了一个“中立”的决定,搞得埃及丢了西奈半岛,气得纳赛尔拍桌子。
中东国家对苏联的信任值,从原本就不高的“60分”,直接掉到了“40以下”。
所以,沙特转身投向美国,不是没来由的。
再看苏联这边,问题更复杂。
表面上看,它是冷战的赢家之一,军力强大,阵营庞大。
但内部早已千疮百孔——民族矛盾尖锐、经济低效、权力高度集中。
苏共中央的高层会议上,一位叫乌斯季诺夫的元帅曾提出:“我们不能让美国独占印度洋通道。”于是,1979年,苏军开进阿富汗。
他们想得很简单:控制喀布尔,打通中东的后门,顺便把美国在南亚的触角砍断。
可是,这一仗拖了十年。
十年里,苏联死了1.5万士兵,烧掉了数百亿美元。
阿富汗成了“红军的泥潭”,也成了苏联最后的战场。
而就在苏联忙着打仗的时候,美国靠着那份1974年的协议,一边收美元,一边发国债,全世界的钱都在流向华尔街。
更重要的是,美元因为和石油绑在一起,不但没崩盘,反而更稳了。
这事儿当时没几个人看懂。
直到1989年,苏军从阿富汗撤出。
一个月后,立陶宛宣布独立。
再过两年,苏联解体。
说实话,那会儿没人想到,一个小小的石油贸易协议,竟然能在背后推动这么大的格局变化。
不过这事儿到这还没完。
时间快进到2023年,中国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复交。
这个场面,那是真正的大新闻。
几十年的对手,坐在一起谈判,签字,握手。
那天的照片,在中东媒体上刷了好几天。
再后来,胡塞武装在红海频频出手,袭击美舰,搅得美国焦头烂额。
拜登政府前后说法不一,一边否认导弹击中航母,一边又向盟友求援,说航母需要维修。
到了2024年夏天,那份维持了整整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协议”到期了。
沙特没有续签。
不是撕毁,也不是反对。
就是不续了。
这事儿在国际金融圈炸了锅。
有人在华尔街会议室里拍着桌子骂,也有人在中东金融中心的办公室里长舒一口气。
因为这代表着一件事:石油交易,不再只用美元。
沙特没说改用哪种货币。
但就在同一时间,全球已经有149个国家签了本币结算协议。
中国、阿联酋、泰国也联手搞了个区块链跨境支付试点,连货币体系都在悄悄“去美元化”。
美元的地位,第一次被这么实打实地撼动。
这不是一场外交斗争,也不是军事冲突。
它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就像大坝里的裂缝,肉眼看不见,但水已经从里面往外渗了。
说到底,那个1974年的协议,是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石。
而2024年没被续签的那一刻,就是这座基石开始松动的时候。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把“石油交易”自动跟“美元”画等号了。
参考资料:
〔美〕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新华出版社,2007年
〔俄〕谢尔盖·普洛希,《苏联的最后一天》,中信出版社,2022年
〔美〕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中信出版社,2010年
张宏图主编,《国际石油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刘亚洲,《苏联解体亲历记》,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
澎湃新闻·澎湃明查,《沙特与美国签过“石油美元协议”?已到期不再续签?》,2024-06-18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沙特不再与美国续签?真相是什么?》,2024-06-18
和讯网,《沙特为期50年石油美元协议到期!大佬警告:如果石油从美元中剥离,美元将无所依靠,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2024-07-11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