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恿乌克兰轰炸莫斯科!美国不再怕战争升级,俄罗斯已黔驴技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在近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提出惊人提议:“你敢轰炸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吗?”泽连斯基回应:“只要美国提供武器,我就敢。”特朗普当即表示支持,认为“只有让俄罗斯知道疼,才会认真谈判”。2025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北约秘书长吕特的会晤中宣布:若俄罗斯未能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加征100%关税,并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同日,特朗普逆转了此前暂停军援的立场,承诺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将在“几天内”运抵乌克兰,费用由北约承担。这一强硬转向的背景,是特朗普对俄乌停火进程的挫败感。特朗普最近煽动性的言论暴露了美国策略的极端化。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之前曾6次与普京通话,承诺“24小时内结束冲突”,甚至暂停对乌军援,批评拜登政府“过度援助导致美国军备短缺”。然而俄乌谈判陷入僵局:普京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以及乌克兰的“去军事化”,而乌方则拒绝领土让步。7月初,特朗普公开表达对普京的“强烈不满”,指责其立场“毫无意义且充满废话”,直言俄方“多次毁约”。
战场态势加剧了特朗普的焦虑。俄军在7月5日至11日发动6波导弹集群打击,使用“匕首”高超音速武器轰炸乌军工企业及征兵中心,造成乌军8860人死亡;7月9日单日发射728架无人机,创开战以来最高纪录,乌军防空系统几近崩溃。与此同时,乌军陷入兵员危机,2025年上半年登记逃兵案件达10.7万起,前线日均炮弹发射量不足俄军1/10。面对俄军夏季攻势,11万兵力猛攻顿巴斯和朝鲜1200万发炮弹支援下的火力优势,特朗普的“轰炸莫斯科”提议实为代理人战争逻辑的一次冒险延伸。
若乌克兰真动用美制导弹袭击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将突破俄罗斯划定的“绝对红线”,触发远超克里米亚大桥事件的毁灭性报复。现在的俄罗斯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也绝非“黔驴技穷”,俄罗斯尚未动用的反制手段至少包含四张底牌。
战略轰炸全面升级是首要选项。俄军已展示远程打击能力:7月12日使用“匕首”导弹精准摧毁乌军工企业及“爱国者”防空系统。如果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遇袭,俄可能动用库存的200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以10马赫速度突破防空网打击基辅政府中枢,并集中月均5000架无人机攻击乌克兰电网系统,叠加网络攻击使乌能源系统全面崩溃。开辟第二战线是另一张王牌。俄白联军已在白乌边境集结5万兵力,可直插基辅后方。2024年俄借道白俄攻占库尔斯克州的战术可能重演,迫使乌军两线作战。同时,俄罗斯可能通过中东代理人分散美国注意力,伊朗近期向俄提供4000架自杀式无人机,换取俄制导弹技术,其支持的武装组织可能袭击中东美军基地。
核威慑模糊化将成为关键施压工具。普京在7月13日警告:“当西方无视俄罗斯主权时,我们唯有展示捍卫未来的能力。”俄可能将战术核武器前沿部署到加里宁格勒,从这里发射导弹20分钟可覆盖柏林,或者升级核演习为实战预警。尽管西方质疑俄核威胁的可信度,但俄方通过更新核学说降低使用门槛,2024年11月曾迫使泽连斯基放弃武力收复克里米亚的计划。全球能源粮食杠杆则是经济反制核心。俄黑海舰队虽受损严重,但仍可封锁乌克兰港口的粮食出口,推高全球粮价,2024年退出黑海运粮协议后小麦价格暴涨30%。同时,俄已暂停对波兰、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如果全面切断管道气,欧洲气价或飙升至每兆瓦时200欧元,引发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等企业的停产潮。
乌克兰如果轰炸俄本土的核心城市,可能将地区冲突推向全球危机,触发三重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北约直接参战风险骤增。德国总理默茨7月14日宣布“解除对乌武器射程限制”,允许攻击俄境内目标。一旦俄报复打击波兰等援乌枢纽,可能激活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俄外长拉夫罗夫已警告:“若西方基地输送武器,即成为合法打击目标。”此时特朗普政府却深陷国内政治泥潭。其要求北约全额支付军援,但德国仅提供旧版“爱国者”,芬兰等国拒绝出资。如果乌克兰袭击俄本土,欧洲可能切断援助自保。同时,特朗普“次级制裁”中印的威胁遭遇到强力反弹:中国握有90%稀土精炼产能可断供美军工链;印度威胁限制仿制药出口,冲击美国40%药品市场。如果制裁实施,有分析认为美国家庭年支出或增加480美元,将加剧通胀压力。共和党内部对此分裂态度非常分裂,鹰派要求“对俄强硬”,农业州则反对俄化肥关税,因为全美15%的化肥依赖从俄罗斯进口。
更危险的是俄罗斯的“绝地反击”逻辑。俄国防部评估认为,本土遇袭将赋予其“全面战争”法理依据:启动总动员扩军至200万,并对乌决策中枢实施“斩首打击”。7月14日俄军已用导弹摧毁顿涅茨克乌军指挥所,多名军官身亡。如果复制此模式用于基辅,泽连斯基的生存概率恐怕并不高。
炮火中的顿巴斯已成为这场豪赌的计时器。特朗普的50天停火期限恰恰与俄军总攻的时间窗口重合,如果乌军在此窗口期溃败,俄罗斯将获得停火的主导权;反之若乌克兰孤注一掷袭击莫斯科,普京的报复可能会重绘欧洲的安全地图。更深层危机在于核威慑逻辑的松动:当拥核大国首都遭遇直接攻击,俄方划定的“红线”已从“领土完整”退守至“莫斯科不被轰炸”。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曾警告:“核威慑的唯一意义是让敌人相信你会按下按钮。”此刻,俄罗斯兵工厂彻夜轰鸣赶制弹药,欧盟加速推进万亿欧元防务计划,印度炼油商疯抢中东原油期货,世界正为一场可能由政治煽动点燃的风险做准备。而这场赌局的真正悬念,或许不在于俄乌是否签字停火,而在于人类能否承受核时代以来首次拥核大国首都遇袭的连锁性灾难。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