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复盘以伊大战有新发现:伊朗找到了以色列罩门,导弹越打越准
6月发生的以伊“12日战争”,由于地理上的因素,使交战的双方只能动用包括战机、导弹、无人机等空中系统进行作战,这也因此形成了特殊型态的“矛与盾”之间的对决。而外界也通过这场远程较量评估伊以两国的导弹攻击与空防能力。以伊冲突是一场激烈的攻防较量
最近美国一家智库在重新复盘这场冲突时发现:这场激烈的攻防较量可能将为全球拥有先进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上了残酷的一课。
虽然以色列过往基于中东地区高度威胁,发展出了包括举世闻名、经过实战验证的“铁穹”系统所架构的多层防空网,但经过统计与分析后却发现,伊朗通过这场冲突可能找到了以色列的“防空罩门”,并获得极为珍贵的实战经验。他们在12天内,将穿透以色列防空网的概率提升至原本的2倍之多,使德黑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场冲突过后,虽然伊朗的核计划发展可能因此倒退数年,但他却借这一机会大幅提升了本国导弹的打击能力。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指出,在这场冲突期间,虽然看起来伊朗所发射的大多数导弹以及无人机,都遭到以军拦截或击落,而以色列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的损失远远小于伊朗,甚至而言,双方各自遭遇的伤害简直不成比例。
但现在如果再回过头来观察相关的攻防数据会发现一个不同的结论,伊朗的打击成功率正在随着作战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增高。
华府智库“犹太美国国家安全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开战初期,成功击中目标的伊朗导弹数量仅有8%,但是到了冲突后期,伊朗导弹的成功率提高了1倍,直接升高到了16%。而在6月22日,也就是战争结束前2天,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的27枚导弹,有10枚成功进行打击任务,渗透率高达37%。
伊朗似乎找到了以色列的防空罩门
看到这些数据看,该智库的专家希库瑞尔得出了一个结论:通过大量的攻击,伊朗似乎找到了以色列防空系統的罩门,从而提高攻击的成功率,这对伊朗而言是一场宝贵的学习经验。
希库瑞尔还综合研究了冲突期间有关伊朗导弹发射的各种信息,最终发现:伊朗在初期的攻势之后,逐渐做了3个调整:其一,导弹发射的距离拉长,集中发射那些射程远、性能更先进的导弹;其二,将发射地点分散,既减小导弹阵地遭以色列攻击的危险性,又能从多个方向攻击以色列,让后者防御压力增大;其三,不断调整发动攻击的时间与模式,提高打击成功率。
而在最后阶段的攻击中,与前期相比,伊朗发射的的数量逐渐递减,但渗透以色列防空网的概率却持续上升。
事实上,伊朗后期攻击之所以成功率大增,除了这3点外,恐怕也与以军防空弹药消耗严重有关。以军的防空导弹昂贵,库存有限,面对伊朗每天动辄数十枚乃至数百枚导弹攻击,他到后期必然扛不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导弹库存的日渐减少,这恐怕也给了伊朗导弹突防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表示:这一发现对于正试图获取先进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种警讯,即使再先进、多层叠加的防空系统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到了冲突末期,伊朗导弹是越打越准
以色列专家卡利斯基在看到这一点后表示:“这并不奇怪,我们双方都在一条学习曲线上。”。但他担心的是伊朗会不会将这一成功的战术经验传递给胡塞武装和真主党,届时以色列的麻烦会更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