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峦沐烟柔 发表于 3 天前

新加坡基本是华人,为何一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个劣势

刚看到新加坡语言政策的历史,太真实了。
那个福建老人躺在医院说不清话的场景,戳中多少海外华人的痛点。

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时,李光耀眼泪是真的,但转头就干了个狠活:把英语定成顶梁柱,连南洋大学的中文授课都砍了。

这事当时被骂惨了。

老华侨们掏空家底建的南洋大学,1979年说没就没了,教授当场摔辞职信的画面想想就窒息。
但李光耀硬顶着骂声推进英语教育,背后全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会儿华人占七成不假,可满大街的闽南话、潮汕话、粤语,自己人都鸡同鸭讲。

更别说马来裔印度裔,学汉字比登天难。

殖民时期留下的英语体系反而成了救命稻草。
查了当年的数据头皮发麻。

1968年新加坡失业率飙到10%,外资跑得精光。

冷战时期要是贴着中文走,西方资本谁敢来?
南洋大学合并那年,新加坡人均GDP才1800美元,到1990年英语普及后直接飙到1.2万。

现在懂了为什么李光耀说"汉语有劣势"——不是文化自卑,是汉字当时真带不动经济。

最绝的是这人没走极端。公务员全换英语的同时,年年搞讲华语运动,菜市场贴满"请讲华语"海报。1990年他访台时全程闽南话演讲,私下跟记者说:"英语是谋生刀,华语是回家灯。"现在樟宜机场的指示牌照样四语并行,福建粥摊阿婆和硅谷高管说串词也不违和。
回头再看医院里那位老人,结局其实不差。八十年代公立医院全配上方言翻译,现在社区诊所连缅甸语服务都有。语言政策像做菜,英语是白米饭管饱,方言是辣椒酱提味。当年骂李光耀数典忘祖的人,现在送孙子上华文补习班时,用的还是英语教材。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加坡基本是华人,为何一独立就废除汉语?李光耀:汉语有个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