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获得中方支持,已做好最坏准备的伊朗,终于做了正确决定
伊朗外长向中国紧急求援,听完王毅外长的话,伊朗总算把心放在肚子里。当西方制裁大棒高悬、以色列虎视眈眈之际,中东格局又将如何改写?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面对以色列可能再次发动军事打击的严峻局势,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近日,在上合组织外长会议上发出紧急求援信号。伊朗将上合组织视为打破西方围堵的关键突破口,恳请成员国尽快审议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并向伊朗提供必要支持。
【伊朗外长在上合发出紧急求援信号】
在接连遭受美以联合打击后,德黑兰终于认清现实:与其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处处碰壁,不如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寻求支持。上合组织这个横跨欧亚的安全合作平台,自然成为伊朗打破孤立的战略选择。
而王毅外长在会议结束后,与阿拉格齐的单独会晤中,连用五个掷地有声的"支持":支持伊朗捍卫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抵御霸凌、通过谈判维权、改善周边关系。这五个支持如同五根定海神针,既表明了立场,又为后续行动留有余地。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的表态虽未直接点名以色列,但字里行间的指向性不言自明。他特别强调中伊是全面战略伙伴,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番表态直接戳中了伊核问题的核心。阿拉格齐当即回应称伊朗不发展核武器,愿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双方在这一敏感议题上达成了共识。
【王毅会见伊朗外长】
这场外交互动背后,是伊朗面临的多重危机。西方设定的核谈判最后通牒正在倒计时,如果8月底前不能达成协议,美国以及英法德威胁将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更紧迫的是,以色列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发动袭击。据路透社报道,哈梅内伊虽放狠话称已做好反击准备,但单靠军事强硬难以破解当前困局。
中国此时伸出的橄榄枝,对伊朗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王毅提出的"和平优先、谈判解决"方针,既给了伊朗急需的国际声援,又为其指明了破局之路。特别是支持伊朗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表态,直指伊朗外交的软肋——在中东地区的孤立处境。
【中方为伊朗指明了破局之路】
这或许是伊朗要认真思考的:在中东这块充满危险与机遇的土地上,要想立足,就必须要避免被孤立。与其准备迎接未知的炮火,不如抓住机会,通过对话协调携手共进。这一点从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可以得到启发:稳定才能带来发展,对话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回想中国此前推动的沙特与伊朗和解,其战略价值正在凸显。这不仅为中东和平注入稳定剂,更让伊朗在面对以色列时少一分顾虑。
阿拉格齐对中方的支持深表感谢,强调伊方发展对华关系的坚定意志,愿全力支持中方在上合组织的工作,加强各领域合作。
阿拉格齐的感谢之词并非客套。这番表态,预示着中伊关系可能进入更紧密的新阶段。对中国而言,在维护中东稳定的同时,也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空间。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感谢中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将目光投向上合组织。这个由中国主导的多边安全机制,不仅能为伊朗提供政治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其构建"去西方化"的国际关系网络。阿拉格齐此次求援,表面上是寻求对以色列的声讨,实则是为伊朗寻找战略依托。
而阿拉格齐的如释重负不难理解。在西方围堵、地区孤立的困境中,能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力挺,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特别是王毅关于支持伊朗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表态,直指伊朗长期以来的外交短板。
展望未来,伊朗的外交突围仍面临重重挑战。西方的制裁威胁、以色列的军事挑衅、地区国家的不信任,都是德黑兰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但通过此次上合外长会议,伊朗至少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战略支点,而中国则再次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这场外交博弈也揭示了一个深刻变化: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互助网络。当西方主导的国际机制日益政治化时,上合组织这样的平台为受压制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伊朗的外交转向,或许只是这个更大趋势的一个缩影。
总之,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伊朗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信任,以及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将成为未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至于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