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猫 发表于 3 天前

俄罗斯如今最大的尴尬是:打烂仗天下无敌,但没人想给它打

这场在乌克兰的仗,不知不觉已经打了几年了。很多人一开始都等着看俄罗斯“速通”的笑话,后来又等着看它被西方制裁拖垮的笑话。几年过去,笑话没看着,俄罗斯愣是没倒下。它的经济民生居然还能维持个基本盘,前线虽然打得难看,但也在用一种极其“笨拙”的方式缓慢推进。
这就得说到俄罗斯真正的“看家本领”了。咱们网上总爱喊俄罗斯“战斗民族”,觉得他们个个骁勇善战。这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
你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了,无论是当年把拿破仑拖死的卫国战争,还是二战时把希特勒耗光的苏德战争,俄国人打仗都有个鲜明特点:伤亡奇高,往往比对手多得多。

说白了,俄罗斯人最擅长的,压根就不是什么精妙的战术穿插,不是什么高科技的降维打击。他们最牛的,是把任何一场正规战,都硬生生拖成一场比谁血厚、比谁更能耗的“烂仗”。他们就像一个顶级的耐力型选手,不跟你比百米冲刺,就拉着你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跑马拉松,看谁先冻死、饿死。
所以,咱们现在觉得俄乌战场上俄军表现“拉垮”,又是丢弃装备,又是战线推进如蜗牛。其实,这可能根本不是拉垮,这恰恰是俄罗斯最熟悉、最正常的战争模式。我们之所以觉得意外,是我们用现代战争的眼光,去套一个骨子里还停留在“大陆军”消耗战思维的国家。网上有个说法很扎心,说俄罗斯是被列宁和斯大林带到了一个本不属于它的高度。现在,可能只是在回归它本来的样子。
但回归本来样子,不代表它弱。恰恰相反,在西方前所未有的上万项制裁“群殴”之下,在乌克兰表现出超强韧性的抵抗之下,俄罗斯还能把战火基本控制在乌克兰境内,还能维持国内稳定,这本身就展示了它那恐怖的战争潜力和承受力。

你看看最近的战场态势就明白了。俄军基本放弃了大规模的集团冲锋,就是用铺天盖地的滑翔炸弹,像推土机一样,一米一米地往前拱。在顿涅茨克方向,每天推进几百米,拿下个小村庄,就算“重大胜利”。乌军这边呢,虽然靠着美国去年底终于通过的援助法案,拿到了一些“海马斯”和ATACMS导弹,但面对这种“铁头娃”式的战术,也打得异常憋屈。北约的教官在波兰训练乌军搞合成化作战,结果到了前线发现,到处是雷区、战壕和无人机,根本机动不起来,完全就是个血肉磨坊。
这就是俄罗斯想要的节奏:我不跟你玩花活儿,我就跟你换命,用资源堆死你。

然而,尴尬的地方来了。俄罗斯这套“拖字诀”,最怕的不是强敌,而是没人陪它打。它把架势摆开了,准备跟一个重量级选手打满十五回合,结果发现,真正的对手——美国和北约,根本不下场。他们只是站在拳台边上,一边给乌克兰递水喂药,一边盘算着这场比赛能消耗俄罗斯多少体力。
这就让俄罗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它最擅长的烂仗,是为大国决战准备的。如果今天对手是北约联军打到斯摩棱斯克,那俄罗斯人骨子里的韧性会被彻底激发,庞大的核武库是最后的底牌,光是常规力量,靠着世界第一的领土纵深和几乎用不完的资源,也足以拖垮任何一支远征军。
可现在,它的对手是乌克兰。
跟乌克兰打,问题就全来了。首先,这是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自损一千二。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民族,语言、文化、血缘本是同根生。这场仗打下来,无论结果如何,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已经刻骨铭心。俄罗斯等于亲手把一个最亲的兄弟,彻底推向了对立面,成了世仇。这种损失,是拿下多少土地都无法弥补的。

其次,就算俄罗斯最终惨胜,真的吞并了乌克兰,它得到的是什么?一个数千万人口、充满仇恨的焦土。为了维持统治,它需要投入多少维稳力量和经济资源?这会成为一个不断失血的伤口,把俄罗斯的国力慢慢抽干。
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让俄罗斯在国际上彻底失去了道义。西方国家正好借此占据道德高地,把它钉在“侵略者”的耻辱柱上,制裁和孤立变得名正言顺。
国内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最新的数据,俄罗斯今年的财政预算,有将近三分之一都填进了战争这个无底洞。为了支撑前线,养老金账户被挪用,国内的民生项目一再压缩。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街头,征兵广告随处可见,许诺的高额薪金吸引着偏远地区的年轻人,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去年大批年轻人逃往格鲁吉亚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说明了问题。

现在,战局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成了一个比谁更能熬的僵局。俄罗斯在熬,等着乌克兰耗尽最后一丝援助,或者等着欧美因为内部分歧而松手。乌克兰也在熬,熬到俄罗斯经济崩溃,或者内部生变。

打烂仗,它天下无敌;但没人跟它打,这才是最致命的。 这场战争,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赢家,只有谁输得更惨。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如今最大的尴尬是:打烂仗天下无敌,但没人想给它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