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 发表于 前天 00:19

越南谈中越战争:若中国5日不撤军,谅山主力将被消灭,结果怎样

1979年3月的河内,气氛不对劲。越南负责人黎笋的桌上放着一份从莫斯科来的报告,上面说越南的武装力量基本上已经打不动了。
苏联顾问给的建议也很直接,就是往后撤,用地方换时间,等着看后面有没有机会。
但这个建议,越南高层听不进去。黎笋更是坚信,只要再等等,苏联的空降兵就会来帮忙,到时候局面就不一样了。这个想法,成了当时越南军队上下最大的盼头。

结果盼来的不是苏联大兵,而是一个消息:苏联的运输机飞到蒙古上空转了几圈,就都飞回去了。
前线的士兵可不知道这些高层的事,他们还在阵地里死扛,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援军的影子,半个月过去了,连个苏联人的影都没看见。
战场上的情况,比报告里说的甚至还要糟糕。苏联驻越南大使馆发回莫斯科的电报,说有些越南边防部队连步枪都凑不齐,士兵手里拿着的,是削尖了的竹竿子。
这跟越南电视上天天喊的口号,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军队的打法


另一边,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许世友,下了一道命令,把主力54军整个打散,分成一个个小的战斗单位。
这些小单位很特别,一个步兵连,要配上三门可以直接开火的炮。

这些带着炮的步兵连,就这么像钉子一样,插进了越南北部的迷迈山防区。越南一个主力师对着这些“钉子”猛冲了两天两夜,硬是没能把山头拿下来。
王牌部队的下场


越南人被打急了眼,把正在柬埔寨打仗的王牌部队304师,急急忙忙调回来救场。
他们哪里知道,中国军队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一手。中国的13军,早就在一个叫七溪县的地方,给这支回国的王牌师备下了一份“大礼”。
根据后来的卫星照片看,那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的伏击阵地,而是一条长达四十公里的巨型陷阱带,就像一个张开口的袋子,就等着304师自己钻进来。
越南的另一支主力部队345师,下场更惨。他们也是从柬埔寨战场上赶回来增援禄平,等跑到关键的渡河点一看,傻眼了,所有桥梁都已经被炸断了。

没办法,士兵们只好砍竹子做筏子,想从水上过去。
当这些简陋的竹筏晃晃悠悠漂到河中心的时候,对岸山头上炮弹就飞过来了。一发接一发,炮弹在河面上炸开,竹筏和上面的士兵就像水上漂着的靶子,躲都没处躲。
后勤补给的差距


打仗打到后面,拼的就是后勤。越南的这条线,当时也已经快断了。
一个叫阮文雄的越南特工队长,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当时的绝望。他的任务是带人去中国军队后方炸运输车,结果他们埋伏了好几天,连个车轮印都没见着。背包里的炸药也被雨水泡成了烂泥。

而中国军队的运输队在干什么呢?
他们冒着炮火,没日没夜地往前线送东西。司机们就靠着干粮和凉水硬撑着,眼睛熬得通红,车开得飞快。光是炮弹,就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往前线送了一千一百卡车。
这种仗打下去,人心比防线先垮。扣马山是越南“金星师”的阵地,这是他们压箱底的宝贝部队。可是在3月2日的一份战报里写着,这个师最能打的12团,一场仗打下来,还能拿得动武器的,就剩下三个做饭的班了。

红河南岸的越南308师,整支部队都躲在工事里不敢露头。他们最怕的不是对面的步兵,而是炮。士兵饿着肚子也不敢生火做饭,因为他们清楚,只要阵地上哪里冒出一缕烟,对面的炮弹马上就会砸过来。
等到3月5日,中国军队宣布完成作战任务,开始全面后撤。在撤离之前,127师的士兵在攻占的谅山市南郊,悄悄立了一块极不起眼的路牌。
牌子上画着一个箭头,指向越南首都河内的方向,下面还用油漆写着一行数字:150公里。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南谈中越战争:若中国5日不撤军,谅山主力将被消灭,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