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多久可以报名马拉松?为什么非A1类赛事不跑?马拉松知识详解
最近看到杨凌、遵义、龙凤多个马拉松都挂着“A1类认证”宣传,普通跑者根本搞不清这和A2/B类有啥区别。说白了,核心就三点:成绩算不算数、赛道准不准、能不能冲纪录。
A1类不是随便标的。
得有国际级丈量员拿钢尺校准赛道,42.195公里误差不能超过0.1%。
计时芯片必须用专业级,裁判得持国家级证书。
最硬核的是兴奋剂检测——尿样直接送反兴奋剂中心。
这种规格下跑出的成绩才能进全国排名,业余选手能申大众等级,职业选手破纪录才作数。
反观A2类,赛道可能只抽测部分路段。
上周某网红马拉松被跑友实测少300米,成绩照样上传田协,但排名榜查无此人。
B类更惨,计时设备用二手货的都有,去年某赛事终点感应毯断电,完赛时间全凭手填。
现在明白为啥精英跑者非A1不报了吧?
普通人刷PB也得认准这个标。
不过C类倒适合新手体验,氛围轻松还不用抽签。
只是完赛证书上没田协盖章,朋友圈装X差点意思。
对了,今年田协新规更狠:想保A1认证的主办方,两年内得办过两场同距离赛事。
广州马拉松为了保级,上个月临时加办50人全马,围着水库绕20圈,被跑友戏称“驴拉磨”。
说到底,马拉松鄙视链早不是秘密。
要刷成绩的盯着A1冲,想拍照的去C类玩。
就怕某些赛事硬贴A1标签忽悠报名费,跑完才发现证书连田协官网都查不到。
下次报名先搜赛事编码,官网查不到的“A1”都是耍流氓。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